儿童食品、儿童化妆品、儿童数码产品……市场上,打着“儿童”概念的商品五花八门,虽然价格大多高于同类产品,但由于“儿童适用”,往往能获得家长们的关注和青睐。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儿童商品”实际上并不一定真正适合儿童群体,有些甚至存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隐患。

“我们孩子快五岁了,最近一直在吃这种儿童奶酪。”市民高女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来以为“儿童奶酪”一定更适合孩子,但前几天尝了一下,感觉很咸,仔细一看营养成分表才发现,每百克奶酪的钠含量近600毫克。“如果早知道钠含量这么高,就不给孩子吃了。”高女士说,钠含量比较高的奶酪,还叫“儿童奶酪”,实在有些不妥。

无独有偶,市民王女士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前段时间给孩子买过一款“儿童酸奶”。“看包装设计得挺卡通的,但是查看配料表、营养表才得知,这种酸奶的糖含量非常高,蛋白质含量却比较低,另外还有多种添加剂。”王女士表示,很难理解这样的食品有什么理由自称“儿童食品”。用王女士的话说,别说是儿童了,就连成年人也不太适合喝这种酸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市场上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儿童酱油”“儿童饼干”“儿童牛排”等,虽然打着“儿童”的旗号,但无论是配料还是营养成分,都没有真正针对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来生产,有的产品甚至和普通产品一样含有防腐剂、色素等多种添加剂。例如一种售价不菲的“儿童牛排”,食品添加剂就多达20余种。

除了食品外,部分化妆品、数码产品也存在以“儿童”概念当噱头的情况。市民张女士日前向记者反映,她在电商平台给孩子选购的一款“儿童彩妆”,商家承诺说是专为儿童打造,采用安全原料。但是货送到家后她发现,整个产品包装内外都没有儿童化妆品的相关标识。“后来联系商家说产品属于玩具类,并不是规范的儿童化妆品。”张女士告诉记者,商家随后给办理了退货,但这类商品仍然在网上销售,存在隐患。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些平板电脑、智能手环等产品,也打着“儿童”的旗号,表面上看产品五颜六色、充满童趣,但实际上配置很低,性能落后,属于已经被市场淘汰的旧款产品甚至是“山寨机”。

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儿童消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各类法规、标准,为儿童商品的安全保驾护航。家长们在为孩子选购商品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正规厂家,关注儿童产品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避免被商家的噱头误导,同时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性价比”,把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按需消费、理性消费。(本报记者 翟维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