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学历歧视问题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完善社会流动政策,打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城镇落户、各种晋升方面的歧视。

民进中央建议,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政策法律环境,对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就业歧视进行定性,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则建议,

完善社会流动政策,打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城镇落户、各种晋升方面的歧视。

“人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因为实施‘双减’无法校外补课,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而进入职业教育轨道。这一担忧一时成为引发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源泉。”3月4日,澎湃新闻从张志勇处了解到,针对“双减”背景下“普职”分流政策备受关注的情况,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提交《关于健全职业教育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发现,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不能不承认,整体上看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张志勇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社会晋升通道、社会保障政策不健全。

对此,张志勇建议国家从三个方面完善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政策。一是完善技能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小,促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做出接受什么教育的选择。我国与世界各国相比技能人才待遇偏低,国家应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

二是

完善社会流动政策,打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城镇落户、各种晋升方面的歧视。

张志勇指出,目前,从上升通道看,一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中职、高职到本科贯通上升的路径不畅,家长对孩子未来升学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升迁、落户等方面面临严重的学历歧视。

他认为,国家应将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扩大招生,限期将职教本科招生计划提高到国家整个本科招生计划的30-40%。

针对有些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招工中只承认985、211、“双一流”院校学历,一些地方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落户、子女入学等实施学历限制等导致社会上学历歧视的情况,张志勇认为,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学历歧视禁止清单事项管理制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中凡是触犯禁止清单事项的,一律予以责任追究。

此外,针对“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医疗、退休待遇差距过大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总体社会地位不高”的现状,张志勇建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技术工人与公务员、事业单位医保、社保政策并轨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