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华。   资料图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处获悉,今年全国两会,她将提交《关于推动落实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平等获得学前融合教育机会的建议》。邰丽华介绍,在我国,儿童多样化状况越发凸显。特殊需要儿童(各类残疾儿童以及许多未明确归入现有残疾类别的障碍儿童,如多动症、注意力障碍、社交障碍、其他先天发展障碍)数量在不断增加。特殊需要儿童在3-6岁阶段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开数据(《学前教育分年龄幼儿数(总计)》),2020-2021学年初全国在园残疾幼儿共计36832人 ,当年入园残疾儿童13361人,在园及入园残疾幼儿占同口径所有儿童总数量的比例很低,需要进一步关注。邰丽华在调研中发现,造成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普通幼儿园接纳特殊需要儿童的意愿及能力普遍不足;相关部门及相关社会主体(残联及教育部门,家庭、医疗及妇幼保健系统)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规律关注不足,相比康复需求对学前保育教育需求重视不足;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保障支持体系薄弱。对此,邰丽华建议,第一,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她表示,参照针对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零拒绝”政策,所有幼儿园应当承担接收本社区内特殊需要儿童入园的主体责任,保障适龄特殊需要儿童就近入园、应随尽随;教育、卫健、残联等多部门合作建立特殊需要儿童学前入园的台账登记管理系统,根据儿童的实际状况和专业的教育评估结果,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幼儿园实施的学前融合教育,适当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第二,搭建有效的“医教康”协同机制。多部门协同,做好家庭端、妇幼保健以及医疗体系及学前教育体系专业人士的科普教育及培训,引导各方认识学前教育与康复干预的不同作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重视特殊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需要,引导和支持家庭在适龄阶段帮助孩子入园接受教育;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幼小衔接需求,为学前融合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融合教育衔接过渡提供支持。第三,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教育、残联、财政等部门应当提供具体措施保障特殊儿童就近接受免费学前教育,并为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公用生均经费及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其他经费。第四,教育部门主导建设能够系统促进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持体系。培养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 培训在职学前教育工作者,使其掌握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幼儿园配备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源教师或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筛选和支持优秀的幼儿园或专业机构承担区域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功能,为本地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培训及巡回辅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