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一颗的泡泡糖,五毛一包的辣条,一块一瓶的彩色汽水是不少人童年的滋味,而这些“美食”的来源往往是校园内的小卖部。

近日,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中小学校、幼儿园原则上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此项规定一出,赢得一片喝彩。

但是,毋庸讳言,只要吃过学校食堂,就会明白小卖部、超市等经营场所在校园内大受追捧的原因。一些校园食堂为了节省成本,赚取“快钱”,用廉价食材做出难吃饭菜,价格并不实惠的同时,让学生“不得不爱”,一成不变的菜品和味道以及食堂阿姨的“手抖”都是促使学生奔向小卖部的推手。


(相关资料图)

禁设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小卖部留下的“空白”还需校园食堂涂抹上色彩。禁设校园小卖部,有破也要有立,需要多方供给“营养配方”。

食堂整治需从源头开始,管住了源头,就成功了一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购买需要食堂采购人员严格把关,中小学食堂可由学校自主经营,或是提高承包商准入门槛,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配送食材的企业,采取定点采购的方式,每日配送新鲜食材,确保食材“来路”可追踪溯源。还可制作每周食谱变换菜色,让学生品尝不同美味的同时还能通过饮食搭配控制学生餐食减油、减盐、减糖。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还应强化对食堂的管理,提高学校餐饮标准。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营养指导员,不仅要日常检查食堂后厨卫生环境,规范烹饪流程,还要督促和引导学校食堂加快进度导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模式与分餐制度,用建立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和家长陪餐制等方式让学生吃得健康,让家长放得下心。

校园食堂还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对饮食的不同需求,切勿简单的“一视同仁”。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学生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大不相同,在食堂看到“三碗不过岗”的学生也不足为奇。校园食堂可按年级分设窗口,根据学生年龄加减餐量,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吃好吃饱。食堂还可设置反馈箱、留言板,广开言路,鼓励师生、家长或是食堂工作人员将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为改进校园食堂指明方向。

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食堂管理,不断改进食堂服务水平,打造出更加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提高菜品品质和口味,回归真正的“ 校园美味 ”,实现“食者无虑、饮者无忧、监管有法、安全有保”。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灿(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