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家长带孩子去海边旅游后,孩子竟持续高烧不退,还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几经诊查才明确,孩子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食脑虫”)而引发脑膜炎,致死率高达98%!
医院发的病危通知书
(资料图)
“儿童、海边、玩水、病危......”这些词组合在一起,家长们有点慌了。
暑假即将开启,还能去游泳玩水吗?
什么是“食脑虫”?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开宇介绍,“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喜欢生活于温暖的水、潮湿泥土及腐烂的有机物中。
阿米巴原虫感染会导致大脑肿胀、引起颅内压升高,颅骨承受巨大压力,迫使大脑和脊髓的连接被分开,患者一旦症状出现,死亡率达98%以上,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食脑虫”。
图源:科普中国
据公开资料显示,“食脑虫”感染主要分为皮肤感染和颅脑感染。通常来说,有两种途径进入人体:
一种是通过农业工作,寄生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一般感染后会出现皮肤红斑难以治愈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人们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被“食脑虫”感染的水洗鼻子、或儿童在温暖泥泞的水坑嬉水而感染。
“食脑虫”从鼻黏膜经筛板沿嗅神经入脑后,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脑组织出血坏死、多发性脑脓肿形成等。阿米巴脑膜炎潜伏期较短,一般5天左右出现症状,发病初期伴随味觉和嗅觉的改变,表现鼻咽炎症状,接着是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疾病迅速进展,可使患者出现颈部僵硬、意识障碍、意识涣散、失去平衡、幻觉、呼吸障碍等症状。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的治疗在当今医疗界仍是难题。该病的总体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98%,全球仅报道了很少成功治疗的案例。并且所有成功治疗案例均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由于成功治疗的患者数目非常有限,目前尚未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
因无理想的药物治疗,多数患儿在病后一周左右死亡。迄今为止,全球70亿人口,共报道200余例狒狒阿米巴脑炎,中国报道仅数例,病死率极高。
如何预防“食脑虫”感染?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海边游玩或是去游泳。虽然感染阿米巴原虫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还是要注意:
1.尽量不要在不干净的河水里游泳。
2.游泳运动时应避免潜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气等易造成鼻腔进水的活动。
3.游泳时佩戴鼻夹,避免鼻腔进水。
4.如果近期在温水中游泳玩耍后出现发烧、头疼、颈部僵硬和呕吐的现象应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
家长们要注意,如果你怀疑孩子已经感染寄生虫,比如孩子有肛门瘙痒,牙齿或者皮肤出现白斑,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如果体检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或者检查肝脏发现有斑点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建议立即就诊。
综合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贝多 龙海若
资料来源 央广网 科普中国
上海科协 人民网科普
编辑 徐然
二审 周文君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