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一段“男孩被打跳楼”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男孩站在五楼空调外机上紧靠墙面哭喊:“她打我!”,楼下路人见状立即大喊“不能打了!”但屋内人仍朝窗外继续击打,男孩被迫哭着从五楼跳下。万幸的是男孩没有生命危险,但全身多处骨折,肺部挫伤(6月26日 北晚在线)。

据事后警方初步调查,男孩因贪玩担心母亲责罚,躲到防盗窗外平台上,其母亲担心其坠楼,用棒状物拍打男孩,规劝其进屋,后男孩跳楼。

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简单粗暴的打骂是最坏的选择。对小孩来说,相比于跳楼也许妈妈的教育更加可怕。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棍棒教育和语言暴力固然可以让孩子屈服,但也让孩子的内心千疮百孔,甚至长出阴暗的“杂草”。孩子的教育没有捷径,必须用心去耕种,用爱去呵护,像涓涓细流,润物于无声之间,滋养于无形之中。

贪玩调皮是孩子的天性,适当的惩戒教育也必不可少。但惩戒也要有度,不能动辄拳脚相加或语言暴力,更不能把惩戒教育变成发泄情绪的家暴。分析历年家暴儿童案件,生活压力和家庭矛盾是主要因素,但无论什么原因,把暴力施加给无辜弱小的孩子,把拳头挥向自己朝夕相伴的亲人,对缓解生活压力和化解家庭矛盾于事无补。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不止肉眼可见的瘀伤和瘢痕,更是他们内心的梦魇。视频中母亲不顾孩子的哀求和楼下人的劝阻,仍然棍棒相劝,成为压垮孩子“最后的稻草”,已然超过正常的惩戒范围。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家庭教育更不是法外空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暴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都对反对家暴有明确规定,“教育”自己孩子若突破了法律的红线,就不再是自家的“私事”。在这起事件中,母亲如果认识到继续击打孩子会有跳楼风险,但主观上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或放任心态,则可能涉嫌过失致人重伤罪,甚至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千差万别,但“不伤害”应是底线,“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应是共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父母要多在教育方法上下功夫,摒弃“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简单粗暴,用真情陪伴他们成长,用真爱获得彼此的信任,与他们一起构筑强大的内心,让他们真正获得爱与生活的力量。

作者 冯东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