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不少民族文化是穿在身上的、行走的文化。蜡染、扎染、刺绣、银饰……老百姓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出美丽的衣裳和饰品,在节日中穿戴起来,在青山绿水间唱歌跳舞……”贵州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给陈岸瑛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令人向往的艺术生活方式。”
【资料图】
陈岸瑛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我国知名艺术理论家、非遗保护专家。他认为,贵州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贵州民族文化正逐渐释放出更大能量。
当前,贵州在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的道路上正大步前行。陈岸瑛认为,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旅游提质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对于文化旅游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地文化资源。贵州被群山环抱,相对隔离的地理环境为保持在地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提供优越的前提条件,“贵州文化旅游市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如果把民族文化比喻成“宝贝”,在陈岸瑛眼中,贵州活态传承的民族文化则是一件富有生命力的“活宝贝”。
“这些民族文化依然在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传承延续,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地方文化,而不是放进展柜、放到博物馆里的文物和文献,这一点非常关键。”陈岸瑛认为,活态传承为游客丰富拓展了深度体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方式,这也更有利于发展高品质全域旅游,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2022年9月1日,《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施行,进一步为贵州民族文化更好传承和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在陈岸瑛看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必将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
“如今,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再是像过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般简单,而是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旅游、全域旅游、创意集聚、空间生产等文化经济新形态,为地方发展助力赋能。”陈岸瑛说,“我也相信,贵州民族文化一定会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再添‘多彩’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