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接电话接到手软,手机铃声时不时就响起,他哪里会想到,自己待了10年的新铺镇,突然一下子就出名了。
“卫星图是你们那儿吧?!你们火了!”
【资料图】
“什么?你们的绿色除了草,还有了投资上亿的果园?”
……
3月8日,站在阳光下,44岁的张向华指着眼前的皇竹草展板对记者说:“又得增加新展板了。没错,除了草,我们还有万亩果园。”
新铺镇上热搜,源于3月5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连发5组卫星对比图,第一组卫星对比图显示了2013年11月、2022年8月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新铺镇金龙村的样貌,通过生态保护,该地区石漠化程度由此前的47%下降到10%以下。
新铺镇荒山变绿山。新铺镇供图
“卫星视角看过去10年来(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交通建设、对外开放、扶贫攻坚(领域)的变化。”华春莹在第一组对比图上方配文写道。对此,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这是真正的变化。”“很令人钦佩。”
这10年,也是新铺镇翻天覆地的10年,更是让张向华的内心越来越热的10年。
“今年正好是我到新铺的第10年,回想刚到镇里的情景,放眼一望,看不到边的荒山,心都凉了一半。”
2013年7月,张向华从关岭普利乡调到新铺,任党委副书记。这一去,拿到的是新铺镇在全县经济倒数第一的成绩单,还遭遇了“火烧山”。
“关岭牛是贵州四大黄牛之首,新铺一直保持着养牛的传统,一些村民为了来年荒山上发新草,放牛有草吃,竟偷偷在凌晨放火烧山,让本来就荒芜的一个又一个山头,全烧得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
“一把火下来,心彻底凉透了。”
“凉归凉,痛定思痛,工作还得干。”
张向华告诉记者,国土面积161.22平方公里的新铺镇,2013年石漠化程度达47.41%,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土地占95.45%,耕地大多被荒山、荒坡阻断,农业发展难度大。
2016年,关岭自治县开始下大力发展关岭牛产业,实施“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乘此东风的新铺镇探索出了‘关岭牛+牧草’的主导产业发展模式。
“刚开始也没想过要种草。”张向华告诉记者,2016年,全镇共购进了2000余头能繁母牛和育肥牛,饲草不够就去省外买,等到掰起手指头算账时才发现,饲草成本太高,养牛根本挣不到钱。
“怎么办?这才有了自己种草的想法。”张向华说。当时,关岭自治县组织了一批干部到外省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认为,皇竹草营养价值相对较高,是牛理想的饲草。
新铺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皇竹草。新铺镇供图
“说干就干!2017年,我们最初打算用耕地种植皇竹草。但镇里本来耕地就少,一听说要用来种草,很多农户都舍不得。”张向华介绍,当时镇里共有2万多人口,耕地面积1.5万多亩,人均不足一亩。
“那我们就向山要地,向地要效!”经专业人员进行土壤检测、分析,发现新铺镇可利用荒山荒坡种植皇竹草。要致富,先通路。新铺镇共投入1000多万元,打通390公里的荒山产业路,将2万多亩荒山改造成为梯地。
路通了,谁来种?为此,全镇干部人人参与,走村入户宣传动员,为群众详细讲解“关岭牛+牧草”产业发展规划,向农户免费发放草种;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优势,优先动员在村里威望高、思想积极、有发展意识的群众种植皇竹草,再带动其他群众,逐步扩大发展范围。
“皇竹草种下去不到3个月,光秃秃的荒山就变得郁郁葱葱,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还都知道了收益可持续20年,纷纷从‘不愿种’变为‘抢着种’。”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解决了养牛的口粮问题,更解决了石漠化问题。”张向华说。
如今,新铺已是关岭最大的饲草种植区,在金龙、岭丰、江西坪、卧龙等村广泛种植皇竹草,截至目前达5.6万余亩,成为关岭牛的“粮仓”。
“牛有口粮,心里不慌。我们从2016年全镇牛存栏量3000余头,发展到2022年底全镇牛存栏量达18191头,出栏达7565头。”
“每出售1亩皇竹草可收益900余元,每出售一头牛可收益5000余元,全镇可带动务工10万个工次,群众荷包一天天鼓了起来。”张向华脸上写满自豪。
新铺镇草肥牛壮。新铺镇供图
草肥了牛壮了,新铺镇又有了新想法,继续做加法,开启“山地+关岭牛+牧草+精品水果”的新铺模式。
“人人都夸镇宁六马镇的蜂糖李好吃,我们镇的蜂糖李也不差,甜得很!”2016年底起,新铺开始种植蜂糖李,截至目前,全镇共种植蜂糖李1.5万余亩,已挂果的有8000余亩。“去年我们的蜂糖李卖了300多万元呢!”张向华说。
2018年,新铺迎来一单“大手笔”——关岭自治县林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新铺镇金龙村,建成果冻橙、葡萄柚、明日见柑橘3种精品水果基地1万余亩,截至目前已投入了1.04亿元。
“当时,我们公司邀请重庆农科院柑橘研究所的专家到金龙村实地考察,确证这里的气候、土壤及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橙类等精品水果,”该公司总经理陈宏勇笑着说,“不然我们怎么会如此有底气,每年为当地务工群众支付的工资总计都有七八百万元呐。”
“今年10月初我们就可开园采摘,预计收入可达400多万元;明年预计基地总产量可达500万斤,收入可达7500万元。”从半山腰俯瞰万亩果园,陈宏勇信心满满。
站在陈宏勇身旁的张向华也热血沸腾,干劲十足。“截至目前,我们盘活荒山8.7万亩,其中产业面积6.2万余亩,带动就业1188户3260人,实现全镇人均收益增加3000元以上。”
“接下来我们还要让更多荒山变绿山,成为带动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聂娜 袁国彬
编辑 向莹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