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挖掘城镇化内需潜力,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全省新型城镇化内需潜力不断释放,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推进“3个100万”;大力推进城镇“四改”,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垃圾、燃气等设施;奋力发展城镇经济;城镇品质持续提升,承载能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赵子铱代表
(相关资料图)
“贵州城镇的变化,直观的感受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城市的居住环境变好了,出行方式多样又便捷,道路平又宽,更多的居民进城工作生活等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子铱说,这些直观感受体现的是我省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人口流动集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等城镇变化,是贵州“黄金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呈现。
“我认为新型城镇化不是绝对去乡村化,是通过产业发展引导人口集聚,在城镇发展和乡村发展中找到恰当的均衡,实现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过程,既推动效率提升,也促进人口发展机会的公平。”赵子铱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而不仅仅是人口城镇化。
“在我省有两个以县城为载体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点,清镇市和金沙县在城镇化建设中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赵子铱说,这两个示范点都非常重视城镇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以产业聚人气,并注重相应城镇承载能力、城镇品质和城镇治理的配套保障,人能留得住,城能建得好。其中,清镇市依托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提升,实现职教聚城;金沙县则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通过PPP项目引入社会资金,项目涉及道路及综合管廊、河道治理、集中供热、教育等领域,资金有来源,建设能推进。有效地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赵子铱说,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自己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三个建议:一是加强贵州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综合评价,有利于掌握建设进程,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推动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在加快推进“3个100万”、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中,要注意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和基础性作用,将教育资源配置作为先导性因素予以安排,着力缓解结构性矛盾。三是加强“身份认同”“感受认同”的政策协调,推动“市民化”走深走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