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深耕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锻造领域、“一根筋”搞核心技术研发,日前,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机匣”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消息传来,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如今,航宇科技基于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术等核心技术,在大型航空发动机机匣整体精密成型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部分航空发动机机匣研制水平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成为全球六大商用航空发动机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


【资料图】

目前,我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一大批企业长期专注制造业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填补行业空白,补充行业短板,用原创性科技创新成果赋能产业提升,成为制造领域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用“超能力”赢取“竞争力”,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日的贵州,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集群渐成规模,到处呈现出奋发向上、奋力赶超的可喜景象。

“老三样”脱胎换骨

12月23日,安顺市西秀区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内,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杨晋正在监控电脑屏幕研判生产数据:“新产品的交付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紧。”

“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今年完成新产品开发1100余项;航空锻件市场占有率达到37%。”杨晋介绍。

企业想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产品必须顺应市场需求持续地更新换代。作为首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今年,安大实现新区转产130余项新产品生产交付,实现新产品产值3000余万元。

同时,依托着安大航空锻造产业园项目的推进,企业正式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从制造走向智造,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

原创性科研工作助力产品价值向“高”而攀,智能制造撬动生产方式变革,强大合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助力“老三样”企业“脱胎换骨”。

“目前,我们正不断将成熟先进的军用技术转移到民用领域,向民用市场发力,推动产品高质量发展。”12月25日,詹阳重工营销公司应急事业部工作人员温正畅介绍。

作为以“大国重器”——“南极”系列全地形车为大家熟知的老牌企业,近年来,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朝着多领域发力,推出大量能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产品,其“高速轮式挖掘装载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

传统企业力求迸发新的活力,要拥有进行多元探索、抢抓机遇、开拓领域、占领市场的眼光和能力。如今的詹阳重工敢为人先,不断创新研制应急救援装备、常规及特种工程装备为主体的高端化、系列化、智能化产品,朝着世界级高端装备“智”造企业目标迈进。

作为孕育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的沃土,目前,我省的传统企业纷纷先试先行,加大科研投入,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战略,激活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基因,不断推动实现产品、技术、模式、管理的全面改进,重塑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动能。

“新三样”绝地突围

12月初,捷报传来,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贵州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申报的轧辊磨床系列因多方面的技术突破、高质量的制作工艺等,实现制造业的“绝地突围”。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第一台轧辊磨床及第一台数控轧辊磨床的诞生地,我们在发展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战略,持续深耕专有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多次填补国内空白。”该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付恒勋介绍。

过硬的科技创新力才是企业突破重围的制胜武器。险峰机床重视研发与创新,力争做到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技术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在行业中的技术引领地位。

科技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敏锐的市场“触角”则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打破传统,重塑架构。“翰凯斯从设计、制造的本质出发,打破传统并重新架构了高效的原生汽车设计开发体系,从根本上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规模化开发与应用,有效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曹雨腾说。

突破理念成为现实,再到成为滑板底盘领域“头号玩家”,翰凯斯发布全球第一款自动驾驶滑板底盘、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实现量产、将无人驾驶底盘成功销往全球近20个国家的,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日前,我们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新型计量设备,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该装置依托动态扭矩校准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研制,突破了角加速度测量、校准力矩准确控制等关键技术。”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金冉说。

同时,凭借“一根筋”专注石油开采测控装备,瞄准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发力,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近日又斩获1000万的订单;目前,该企业生产的井深测试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如今,贵州省涌现一批批行业“独角兽”,实现多个领域从0到1的重大突破,推出一项项走俏市场的“明星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绝地突围”,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领跑”,培育壮大新动能,形成发展新优势。

以点带面打造特色集群

继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出口量连续两年稳居全球第一的喜人成绩后,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再传捷报:预计2022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50.06%。

数据亮眼,势头强劲。“作为一家在贵州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不断优化布局、专研领跑技术,致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材料品牌,同时助力贵州打造新能源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12月23日,该公司总经办行政经理祖正美说。

以点带面,产业壮大。如今,大龙经开区围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焦中伟新材料、西南能矿、格瑞特等龙头企业,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取得新突破,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

截至11月底,大龙经开区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企业13家,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国占比80%,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用石墨市场份额全国占比15%;新型功能材料产值195.82亿元,同比增长63.93%。

“足不出园,上下耦合”的景象也在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重工业园区上演,该园区以“一块铝锭”切实拉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发展。

“每天500余吨电解铝液及时送至下游企业做铝加工,园区内实现回收利用,从而形成循环产业,同时上游企业贵州路兴碳素公司也具备年产30万吨阳极碳素的生产能力,切实解决了上游氧化铝供给问题和下游铝产品的销售问题。”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张魁告诉记者。

作为国内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质量一流的电解铝项目,登高新材料不仅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保障,还不断将上游的碳素企业吸引到兴仁落地,让碳素能够就地供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今,该园区的“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产业集群逐步做大做强。

一张蓝图谋发展,以点带面促跃升。如今,集群式发展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省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正推动断链连通、短链延长、弱链变强,构建全链条产业格局,澎湃发展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桂榕

编辑 方亚丽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张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