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到极致、做到精致。”王国春自信地说。

王国春演示传统融银

王国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


(资料图)

他出生于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羊甲村一个银匠世家,八岁跟着父亲学习银饰锻造。因为家境贫穷,十五岁时他不得不前往沿海珠宝企业打工。

“别人做不到的,我一定要做到。市面上没有的,我一定要研发出来。”这句话如同银饰雕刻,深深地刻在王国春心里。

高温下的银壶

2009年,他揣着3万元的积蓄,返乡创业。在打银养家的过程中,他潜心研究银饰加工工艺,独创了“银粉拉丝焊接方法”,几年间发明了银饰制作工艺专利8项。

“在我看来,传承就是坚守苗族银饰的技艺,再同步去创新。”王国春说。

上色中的银杯

一次外出参观,橱窗里景泰蓝绚丽多彩的颜色深深吸引住了王国春。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萌生——如果景泰蓝制作工艺,结合苗族的银饰工艺会有怎样的效果?说干就干,他结合了苗族银饰工艺中的编丝、掐丝、雕刻工艺,创造出了编丝景泰蓝孔雀,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年销售6万余件。

目前,王国春通过校企合作,将银饰锻制技艺传播给了更多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海婴 罗玉青 黄芷昕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