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投入,农村地区办学硬件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优秀教育管理者、优秀骨干教师的“软件”匮乏却日益凸显,优秀教师留不住,教学水平上不去,成为县域尤其是乡村教育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积极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依托改制后的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实现全员聘用,打通人、财、物的机制障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推动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下沉,助力基层教育事业发展,为乡村教育振兴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推广的路子。

一批优秀校长离城赴乡,“领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初现

2020年8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刘和海以执行校长的身份出现在了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初级中学。与他一同“履新”的还有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特级教师胡国杰,合肥168中学创始人之一、副校长李善信,正高级教师、合肥市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宁毓鹏……他们离开城市,前往偏远县域一线开始新的教学历程。

两年来,这些乡村学校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曾经是全市综合排名倒数第一的桐城市碧峰小学,在2022年全市优质课评比中拿回了5个学科的一等奖;曾经是家长绕着走,教师不敢自报家门的肥西二中,如今成了家长争相报名的“香饽饽”;地处乡镇的安庆市宿松县复兴中学在2021年高考中第一次有学子考上清华大学;合肥市长丰县下塘初级中学一年拿下国家、省、市5个课题,一举创造了建校以来的课研历史……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改变,正在安徽师大托管的学校里不断发生。

乡村学校被重新“激活”,“恶性循环”被逆转

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初级中学(现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下塘实验学校初中部)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多年来硬件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艰苦,学生人数从高峰时的2000多人逐渐流失到两年前的200多人,优秀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量离开,留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且普遍没有工作积极性。

为改变这一现状,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派驻夏祥友、刘和海、杨守峰管理团队和学校原有班子共同商定办法——首先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校本课程,为教师集体减负;其次,通过落实双周教育论坛,写好反思论文,服务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刘和海发挥自身课研资源优势,带领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将反思论文申报成课题,每个课题带动两三位教师参与,2021年,下塘学校共有十余位教师参与研究,顺利完成1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1个省级、3个市级总共5个课题项目的研究。这对于一个薄弱的乡村学校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大大提升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学与课研相互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像下塘学校一样,安徽师范大学托管的其他学校也采取同样措施,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县课题,两年来已获立项27个。

桐城市碧峰学校虽位于城区,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在全市排名垫底。胡国杰到校担任校长后,创设形式多样的跨年级、分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对话、教育漫谈、师带徒,实施“青蓝结对”工程、“1+3”党群结对模式,形成三级名师引领(校级骨干、市级名师、高校专家),壮大学校学科骨干、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层级的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群体。

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碧峰学校发生了巨大转变,形成了健全有效的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创造了从全市综合考核倒数第一,到全市优质课评比5个学科全部斩获一等奖的佳绩,培养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为加强托管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安徽师范大学专门出台政策文件,支持托管附属学校教师到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学总部以及中国科大附中、合肥168中学、合肥师范附小等知名学校进行挂职学习。此外,安徽师大教育发展集团还利用寒暑假举办学校骨干团队综合素养提升班,让薄弱学校的骨干力量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管理办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走出去,请进来”,集团专门设立100万元的名师讲坛基金和名校结对共建基金,让名师走进各学校开展教学教研交流活动,目前已经邀请72人次到全省各地开展名师讲坛活动。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安徽师范大学把“办人民身边的满意学校”作为帮扶托管的目标,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实践,一大批教师有了新动力,一批优秀学子茁壮成长,一大批学校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口碑。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托管学校精准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安排课后服务工作,大力抓好素质教育。在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中,获得县级三等奖以上的学生达590多人次,其中市级三等奖以上超过100人次。

两年办学成果凸显。在校长们的精心设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优质学校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附属萧县绿城学校、凤城小学、含山县实验小学先后获得了市、县级绿色学校称号;附属庐江三中在全县综合考评中获得了优秀等次,并获得了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附属萧县凤城小学还获得了全国名校联盟示范校、全国陶行知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及宿州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学校等殊荣。

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返乡”,一所所乡村学校被激活,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孩子回到家门口上学。萧县绿城学校(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自2020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吸引了1910名孩子前来就读,一年后,该校在校生已经超过3000人;利辛县锦绣路初中2021年秋季,新增入学的学生超过1700人;肥西二中2021年秋季初一新生报名人数超过800人……家长的信赖、孩子的笑脸、人民的满意——这些学校的变化正成为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画卷。

(记者 杨丹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