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连日来,北京及周边出现灾害性暴雨和洪涝地质灾害,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迅速调集应急救援力量,积极开展抢险救援。
前不久,在房山区岳琉路水淹地段抢通任务中,刘德钊正驾驶着一辆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车辆向受灾区域挺进,突然一声“咣当”巨响,一大股水浪打在车的前屏上,根据平日训练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他判断出车辆可能撞到水中的巨石,他提醒大家抓紧把手,身体前倾,而后他顺势猛踩住油门,将车快速开过。
(资料图)
“洪水浑不见底,无法判明水下的情况,这些天与水中尖锐巨石相撞是常有的事,要及时应变,尽快脱离困境。”对第一驾驶员刘德钊而言,救援现场复杂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对房山区岳琉路水淹地段群众和物资进行转移。李仕杰 摄
刘德钊,武警第一机动总队中士班长,也是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车组的驾驶员。这些天他见过最令人欣慰的场景是被救援的群众从车内安全走出。据了解,此次该总队派出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共分为前后两节车厢,一次能够转移12名群众,转运4.3吨物资,还可以同时转移受困车辆,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截止到8月6日,该车组已经往返行驶百余趟,安全转移群众487人。
一次次往返疾驰,一次次惊险不断。对于驾驶员来说,除了要临危不乱,还需对周边环境的细心观察。有一次,在开往受灾区域途中,车辆涉水深度的变化,引起了刘德钊的警觉:“透过前方车窗,我看到水流与车身的接触不断增多,感觉水位正在发生变化,可能车辆已经驶入了深水区。”所幸刘德钊快速将车行驶到侧边,成功避开暗流,否则一旦车辆被水中暗流困住,就会对车辆操控造成影响,不仅会影响到救援速度,还很可能给车组带来危险。
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安全停靠后,车组成员组织群众有序登车。李仕杰 摄
“刘班长,这条路有没有把握?”据侦察员报告,眼前洪流的水深足足有1.3米,前方有20余名群众急需转移。“放心吧,让我来!”刘德钊话音刚落,便打开车窗跳进车内,一个加速将车向洪流中驶入。意料之外的是洪流中央有个大深坑导致车辆右前侧履带陷入泥中,眼看车辆已偏斜,稍有不慎就有侧翻的可能,只见刘德钊迅速左打方向盘,踩住离合器踏板,转换为倒档,缓慢倒退,终于从泥坑中退出来,而后刘德钊稍微调转方向,从一旁驶入,最终顺利停靠在正焦急等待的群众面前。
车组成员转移受困群众。李仕杰 摄
及时到达的背后是无数次有惊无险,在往返的路途中,最坚实的力量便来自群众。持续多天的救援中,刘德钊常常一天内驾驶着两栖全地形车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驾驶舱空间密闭且不通气、车内异常闷热,加上驾驶员需要保持警惕以应对行驶在水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刘德钊常常汗流不止、全身湿透。每当这种情况,他就用毛巾沾车窗外的水来擦脸,甚至拧自己大腿,来保持清醒。
看着受困群众被一批批地救出,听到大家说“坐上部队的装甲车,完全可以放宽心了。”这份信任和托付,是刘德钊必须保持高度专注的原因。车组其他战士们都说,车辆一到达安全地带,熄上火,他比谁都要蔫儿,只要车一打着火,刘班长的精神头就来了。
前推离合器,踩实油门,转动方向盘……8月6日,当看到最新一批被救援的群众全部从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内走出后,刘德钊顾不得休整,和车组战友一起继续向岳琉路京广铁路水淹路段进发。(王蕾 朱朝阳 李鸿宇 刘彰)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