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卓


(相关资料图)

作为合肥市地方城投平台,合肥市建投集团(下称“合肥建投”)是“合肥模式”的具体执行者,先后主导和参与投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200亿元,形成了“募、投、管、退”的产业投资路径,在孵化多家上市公司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合肥建投“以投带引”有何秘诀?对国内城投平台有何借鉴价值?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合肥建投董事长李宏卓。

上海证券报:近年来,随着合肥在产业投资领域不断结出硕果,外界对“合肥模式”也给予极高关注度。如何看待“合肥模式”?

李宏卓:的确,这两年来合肥学习考察的人很多。在我理解中,“合肥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构想好的,它是十多年来,经过若干个项目的实践探索后,不断完善、提高并经过系统总结而形成的模式。

“合肥模式”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引进、培育、带动产业项目在合肥发展为目的;其次,国资平台在中间扮演了一个角色,就是通过引领、带动的方式促进项目落地;第三,对于引进来的各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并不是以控制、控股为目标,但为了企业更好发展,我们也不排斥阶段性的控股;第四,针对每一个项目,我们都是以努力把企业做好为核心目标,行使国资的职能并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赋能。我们总结出了六个字:专业、担当、诚信。

此外,我觉得氛围或者说软环境也非常重要。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项目的锤炼,合肥针对重大项目形成了共同研判、共同参与、全面形成合力的良好氛围,在资源、人才、机制等方面全面优化配置,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合肥的这些重大项目,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串起来的。

上海证券报:合肥建投是“合肥模式”项目落地的排头兵,在产业投资方面有哪些成效和经验?

李宏卓:2009年以来,合肥建投充分发挥国资平台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集聚效应,积极主导和参与了京东方显示系列、晶合集成、康宁玻璃、彩虹玻璃、奕斯伟、维信诺AMOLED等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在上述项目带动下,成功打造了国内配套最完善的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还实现了合肥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零的突破,为合肥高质量发展之路奠定了强大的产业基础。

总结来看,合肥建投在产业投资方面始终遵循市场规律、善于应用金融和资本市场工具,形成了产业投资的诸多经验:一是在京东方系列项目上“股权投资、合作运营、上市退出”的投资经验,成为“合肥模式”的典型案例;二是果断创新开拓、抢抓市场风口,实施了一批经典投资案例,其中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公司股权开启了海外并购业务的先河;三是面对各类不同的投资合作对象,包括央企、上市公司、台资企业、技术团队、投资中介等,始终坚持平等互信的原则,依法合规运营合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合力。上述做法不仅为地方培育了产业,为自身锻炼了投资人才,更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大幅升值,从而快速积累了转型发展的雄厚资本,形成了“募、投、管、退”有序结合的产业投资良性发展局面。

上海证券报:以投带引是不少地方国资期待的结果,近年来,部分地方国资通过收购一些上市平台试图进行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踩雷”案例。对此有哪些建议?

李宏卓:产业投资包括项目选择、投资决策、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环节,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准确的市场分析为指导,以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为原则,以参与各方的精诚团结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在我看来,地方国资实施产业投资,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科学决策产业投资项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必须科学慎重进行项目选择和决策。要评估是否符合所在地产业发展规划,能否确保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聚能力。还要认真审慎开展专业化的尽职调查,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业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运营状况和相关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很重要的是,在研究投资时就要通盘考虑项目全过程的运作,特别是依法合规确定国资退出的方式,不能只考虑项目落地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

二是审慎选择投资合作对象。国资平台开展产业投资,合作对象首选上市公司需要扩张产能的项目,此类公司可以获得较为全面准确的公开信息,并具有较规范的管理体系,便于投资后的合作经营及国资的合规退出。如果投资对象为非上市公司,要多渠道全方位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深入分析研究企业和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规范参与项目运营管理。国有资本投资并控股的产业项目是否严格按照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一直是业内持续探讨且存在一些争议的话题。一定要合理界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对于明确以IPO为目标的投资项目,在经过早期的培育期后,要早日形成独立运行管理的体系。根据合资企业特点灵活开展党建活动,在塑造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是早日形成投资良性循环。以股权投资方式实施的产业投资存在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国资平台企业转型产业投资要注重投资项目的循环衔接,早日形成资本积累,建立“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国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注重龙头项目与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投资的有机结合,善于把握投资项目的运营状况,及时在资本市场实施进退,始终坚守引导培育产业的国资投资初心,使国资平台企业真正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资本操盘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