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相关资料图)
昌平区气象台发布
重要天气报告!
6月20日17时45分,昌平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21日至22日,昌平区最高气温将达38~39℃,请注意防范。
预计21-25日本区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将再次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8~39℃,其中21-22日最高气温39℃左右,局地达39℃以上,为此次高温过程的峰值。
另外,21-22日湿度较小,以晴晒炎热为主,23-25日湿度有所增大,闷热感增强。26-29日气温仍较高。
导致高温天气的
“罪魁祸首”是谁?
今年夏天北京的
整体气候趋势如何?
看看专家怎么说
↓↓↓
厄尔尼诺再来
今夏北京或高温少雨
今年夏天,北京会出现多少个高温天?北京市气候中心主任王冀介绍,受厄尔尼诺影响,北京今年夏季整体或将呈现高温少雨的气候趋势。
据介绍,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高温、降水集中是北京的夏季特点。但今年不同的是,在拉尼娜事件结束后,厄尔尼诺又出现了,全球气候格局或将被扭转。当地时间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厄尔尼诺警报,宣布这一气候现象已经出现,预计到秋冬时节会达到中等至强程度。
厄尔尼诺影响之下,北京到底会受到多大影响呢?王冀表示,根据以往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厄尔尼诺出现后,北京夏季很可能会呈现“高温少雨”的趋势,秋季降水也可能偏少。考虑到厄尔尼诺将会在冬季发展到顶峰,预测北京冬季整体气温可能较往年偏高一些。“现在距离冬季还很早,这是一个提前很久的预测,具体情况还要看临近的预报。”王冀说。
王冀分析了从1991年至今的气候资料,以降水为例,厄尔尼诺总共出现了6年,当厄尔尼诺出现后,大部分年份京津冀地区的降水会偏少。“但降水总量偏少不意味着今年夏季北京的每一场雨都偏小,厄尔尼诺不是影响北京天气的唯一因素,也会有阶段性偏多的情况。”王冀说,每一场天气情况具体如何,还是要关注临近的天气预报预警。
继今年5月中旬北京部分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后,6月5日,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气温突破35℃,迎来该站今年第一个高温日,较常年平均的6月10日提前了5天。
如今北京是热得越来越早了吗?据中国天气网统计,1971年至今,北京的第一个高温日出现时间呈现提前趋势。20世纪70年代,首个高温日通常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7月;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首个高温日出现的平均时间提前到6月中旬;进入21世纪,往往还没到6月中旬,气温就蹿至35℃以上。
除了首个高温日提前,北京高温日数的上升趋势也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北京的年均高温日数为3.5天;到20世纪90年代,升至9.7天;进入21世纪后,年均高温日数均超过10天,2011年至2020年的年均高温日数更是达到11.7天。北京还出现过高温日数超20天的情况,其中,2000年最多,达26天。1999年、2017年和2018年的高温日数也都超过了20天。
北京的热不仅表现在首个高温日提前、高温日数增多,整个夏季(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也在一路走高。根据1971年至2020年的大数据,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夏季平均气温为24.4℃。到2011年至2020年这十年,夏季平均气温高达26.6℃。此外,1999年之后,北京还出现过4次超过40℃的高温天气。
厄尔尼诺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虽然距离遥远,但也能跨越山海影响我国气候。“今年的气候趋势必然和去年不一样。”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在厄尔尼诺背景下,去年我国‘南旱北涝’的格局将扭转为‘南涝北旱’。”在气温方面,随着厄尔尼诺强势回归,全球5月份平均温度已经超过了2016年,成为1850年以来最热的5月。“对于厄尔尼诺是否在今年或者明年创造更多的暖纪录,要密切地关注,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周兵说。
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
导致北方多地中暑患者增多
北京一名中年女性
因热射病不幸离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热射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高温天气下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热射病
6月15日,北京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较常年平均高温首发日提早了13天。随着高温天气的提前到来,热射病也提前进入高发期。
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体内的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图源:央视新闻截图
一般中暑症状:患者体温常会超过38℃,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变快等症状。
热射病症状:患者体温通常可以达到40℃以上,从外观上可见面色潮红、身体无汗,同时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脉压差较大等情况,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情况。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如部队官兵、运动员、消防队员、建筑工人等从事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的人。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而出现极度疲劳、持续头痛、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或晕倒,神志不清等症状,可伴有出汗或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
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在拥挤或通风不良地区的年老体衰群体,由于一般发病较慢且刚开始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1-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症状,体温升高可达40-42℃,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发生热射病怎么办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一般经现场救护后可以恢复正常,重度中暑要紧急拨打120送医院急救。
无论发生哪种症状的中暑,我们都不能懈怠,中暑一旦发展到热射病阶段,那可就是凶多吉少了。下面是出现中暑现象的救护方式:
迅速远离高温环境:将病人扶到附近阴凉通风处躺下,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局部降温;还可以用医用酒精、温水反复擦拭病人全身,或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以加速病人身体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也可对中暑者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以促进散热。当病人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迅速补充水分: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淡盐水,但不宜过多, 否则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如果病人已经昏迷,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若患者发生呕吐现象,立刻翻转患者身体,使其侧躺,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患者发生不自主抽搐,要及时做好控制,避免患者伤害自己,并抓紧联系附近医院,送患者入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特别注意:对于中暑患者,一般药物降温无效,且对于热射病患者,含有水杨酸制剂的解热镇痛药不仅无效,反而有害。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急诊救治。
热射病预防要点
热射病的最大危害不只是让体温升高,而是由于高温带来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如横纹肌溶解、心肌受损、胃肝脏受损)。
正常情况下,人体温度会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很大。但患上热射病后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失衡,身体长时间保持 40℃ 以上,这时候体内器官组织的细胞水分、电解质大量流失,细胞稳定性被破坏,甚至裂解死亡。当器官无法执行正常功能,进而影响体内循环,最终就会引发器官衰竭。
此外,临床上针对热射病的治疗十分有限,部分患者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仍会遗留部分损害,无法恢复之前水平,主要表现有记忆力减弱、专注力差、语言认知障碍等。
想要避免热射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预防。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早上或晚上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运动,并注意衣着凉爽、防晒。
多喝凉白开,水里可以少放一些盐,喝盐水可以补充氯和钠,纠正低氯血症和低钠血症。
长时间处于室内时要注意通风和降温,有很多起老年人非劳力型热射病的病例,就是因为不舍得开空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诱发的。
各位
这个夏季
请一定要重视
热射病这个“高温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