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一块钱能做什么?能买到两根棒棒糖!但是如果每天一元钱,一年便是365元。

“365元基本就是我们老家一个中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周彬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彬家住毕节市金沙县,如今在贵阳一家技师学院当老师。除了是老师,他还是“ON THE WAY 365”团队的发起人。

“ON THE WAY 365”微信群截图。

“ON THE WAY 365”团队的主要内容是每人每天捐赠一块钱,将资金收集起来,进行公益捐助。“现在我们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是贵州人,目前资助的学生也主要面向贵州省内学生。”周彬介绍。

从2017年11月成立“ON THE WAY 365”以来,团队已捐出98笔资金,共计27074元。这些资金里,有武汉疫情时捐赠的抗疫资金,也有河南洪灾时的抗灾资金,还有对于困难学生的助学资金。其中,对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达到90%以上。

“ON THE WAY 365”捐助明细部分截图。

2017年,正在读大二的周彬观看了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时间汇聚力量,当时我就想如何把‘时间’收集起来。”周彬说。

“找一件简单并且能够长期坚持的小事”,这是周彬最初的想法,然后一直做下去,体会时光的意义,汇聚起微弱的、温暖的力量,等待时间的回报。

经过深思以后,周彬找到几名玩得好的同学朋友,共同建起了一个QQ群,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钱,将钱存起来,试试看能存多久。

“一年可能太久了,可以分作12 个月,1 个月可能也太久,可以分作4 个周,一个周如果还太久,那就再分作7 天,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执行和前进,只要不停下坚持的脚步,就会走出康庄大道。”周彬说。

受捐助学生给予“ON THE WAY 365”感谢信。

2018年8月,一名团队成员的亲属由于重大疾病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众筹,成员将内容转发至群里以后,经过全部人员的商议,一致决定从资金中拿出365元钱捐助,这成了团队的第一笔捐助资金。而后,存起来的资金用来做什么终于有了方向。

2020年1月24日,向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捐助1095元。

2020年11月10日,向第一位受资助的学生资助200元。

2021年7月25日,向河南省新乡市红十字会捐助365元。

……

“ON THE WAY 365”团队成员将每一笔捐助的事分享在自己的空间,也迎来了向他们咨询情况的朋友,逐步开始有人加入团队。“现在,我们的成员已增加到52人,并共同制定了清晰的资金管理规定。”周彬介绍。

“ON THE WAY 365”给受捐助学生的信。

如今,仍在接受团队资助的学生有5名,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资助。2022年,一名由团队资助的学生考上了南京大学。

周彬介绍,如今在“ON THE WAY 365”微信群里的人数有50多人,但坚持的人却只维持在20人左右,将近一半的人已经处于“潜水”状态。

“我们正处在吃老本的阶段,现在每个月1500元的资金支出,资金的入账却只有700多元,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油尽灯枯’。”周彬苦笑说。

如今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件公益的事。虽然部分成员积极性有所消退,但是“ON THE WAY 365”团队仍然感谢他们,时间抹不去他们当初的那一份热情。

每月月初请受捐助学生的老师帮忙代转捐助资金。

“一块钱的意义可能并不大,有意义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坚持在做一件事,而这件事还能给别人带去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庞大的,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ON THE WAY 365”团队一名活跃的成员说道。

“ON THE WAY 365”还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叫作“银河系青年”,青年朝气蓬勃,在星辰大海里,一颗小星星也可以散发光芒。

周彬每天仍在群里活跃着,他一直记得当时受资助的学生给团队写的感谢信,真诚的语言让他感动,“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只有一直坚持下去,才有希望和意义。”周彬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