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DRG下结余有希望了!DRG付费+带量采购联动带来5大突破
5月10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我市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政策联动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简称《通知》),宣布由北京6家治疗心脏及脑部疾病的知名大三甲组成医疗采购集团,针对运动医学、神经介入、电生理三大类耗材进行带量采购,并联动DRG付费。
据悉,这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出台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方案。这一方案相比之前有哪些突破呢?业内对该方案有何看法?这一方案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
(资料图)
全国首个联动采购方案有5方面突破,3方面利好
根据《通知》,为充分发挥CHS-DRG付费改革对医疗机构使用集采医用耗材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对医疗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此方案。
根据媒体相关报道,该方案有5方面突破:
1.医院直接与企业谈判,谈判价格高低结果医院自己承担;
2.组团带量采购能大幅降低高值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负担;
3.6家知名大三甲集中采购,向器械企业显示出了市场份额;
4.在DRG的框架下进行,医保基金未受影响;
5.联动采购的第1年,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第二年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谈判的第1年,省下来的钱都归医院所有,最大化让利给医院,调动医院控费的积极性。
进一步来看,这意味着:
首先,DRG+集采联动,意味着决策权由医保主导到由医院主导的回归。现有集采模式虽然也是医院报量并由厂商报价,但集采的主导权完全在医保手里,价格的制定采取了由医保和厂商直接交易的模式。而北京此次6家医院的模式则采取了集采的主导由医院来承担,医保根据医院谈判价格来确定第二年的耗材医保支付价。
其次,医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议价,积极性完全不同。
本次联动采购由6家医院发起,北京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作为采购主体参加,而不再是医保局。
由此来看,原先集采模式下,医院只是被动接受;但现在DRG支付价调整的后置,原先可能亏损或者无利润的DRG组别会产生利润或者至少不亏损。这样一来,医院有动力持续参与到与经销商和厂商的价格博弈中来,从而提高采购量的全面落实。
最后,有助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推进。根据2022年医保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医耗分离将首先从检查化验项目开始,通过降低物耗成本推动检验项目价格下降,而对于以技术劳务价值为主的项目可进行涨价。
文件指出:“对技术难度大、风险程度高、确有必要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可适当体现价格差异”。在这一原则下,复杂手术服务价格将会上涨,但如果在DRG组内的耗材价格下降,DRG的支付价格调整将会较为平缓,有助于在实际改革中的推进。
总体来看,DRG付费和耗材价格和带量采购联动方案的推出,有助于政策在新层面的探索。在发挥医院主动性的前提下,供需双方共同推动耗材价格调整、获得耗材价格改革的收益。
北京作为DRG的首个试点城市,如今再一次为下一轮医疗支付的变革做出了示范。有业内人士断言:“北京的这一新政策可能成为替代集采的又一控费机制。”期待这项政策能够全国推广,以此合理补偿医院获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结余成果。
文章来源:优医脉、云药客Inf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