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市档案馆将公开24398件档案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本报讯(记者崔毅飞)新中国地铁建设初期的历史沿革,1956年北京市下水道的基本情况,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筹建过程……昨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档案馆了解到,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北京市档案馆将开放9个全宗共24398件档案,内容涉及本市多个领域的珍贵历史信息。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档案馆通过档案展现首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即将公布的档案有多项亮点。在北京市上下水道工程局1954年至1966年的249件档案中,题为“北京市下水道基本情况”的档案,记载了1956年北京市下水道的基本情况,内有北京市下水道长度统计表、下水道系统流域面积统计表、压在房屋下的旧下水道明细表、新建主要下水道设计标准及历年积水情况等统计资料。这件档案对全面了解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下水道建设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介绍,涉及北京市文物局1955年至1987年的档案2326件,内容包括文物修缮规划、考古发掘工作文件等。其中“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筹建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请示报告”,记载了1979年筹建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有关情况,对了解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筹建过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除了公开一批珍贵档案,北京市档案馆还不断深化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北京市档案馆与16家区级档案馆在已有婚姻登记、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知青子女入户、招工、调动等门类基础上,今年新增了“复转军人、独生子女”两类民生档案,可实现跨馆查阅、异地出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