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5月4日,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获得成功,该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实验猴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5月8日,试验牵头团队负责人、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未来脑卒中、渐冻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资料图片)

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手术实景。南开大学 图

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

当人类思考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会产生微电流,而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这些脑电信号,转换为控制指令来控制外部的设备。

段峰教授介绍,目前该技术主要有侵入式、非侵入式和介入式三种。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创伤大,例如美国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侵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猴已有多只死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易受大脑容积导体效应的影响,脑电信号长期稳定性差。

此次段峰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通过介入手术将介入脑电传感器贴附在猴脑血管壁上,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相较于传统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介入式兼顾了安全性和识别的准确性。”段峰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说。

在确定介入式脑机接口前,段峰教授和他所在的团队曾一次次地尝试过每一种可能。

“最开始我们是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汽车,进行国内首台脑控汽车的相关试验。但发现几个小时以后,信号就会出现偏差,效果并不理想。”段峰教授告诉记者。

正是这次试验之后,段峰教授和团队开始考虑:能不能给脑控技术加入生物介入?

段峰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方式控制老鼠的行为,往左转、再向右、前进……老鼠受到电刺激后,按照指令进行着运动。

不过,段峰教授很快就发现这种方式对老鼠的脑部造成了伤害,又经过了不断尝试,最后终于确定了如今这种介入式脑机接口方式,兼顾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先是在去年的6月25日,成功在羊脑内实现介入式脑机接口,验证了传感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后,在今年5月4日又一进步在食蟹猴上取得成功,实现“猴脑主动控制机械臂”,完成了整体的主动控制研究。

“可以说,这项技术最困难的地方我们都已经克服了,目前猴子非常健康,各项生理指标也非常正常,我们还在进行后续的观测,等到未来技术成熟之后,理论上就可以应用到人的身上。”

试验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实现动物主动控制机械臂。南开大学 图

为治疗脑卒中、渐冻症提供方向

段峰教授介绍,未来随着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成熟,脑卒中、渐冻症和抑郁症等疾病的诊疗在未来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治疗思路,帮助患者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人类像电影《阿凡达》中那样用意念控制物体,在未来也可能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成为现实。

“因为原理已经基本成熟了,但我们还需要谨慎反复确认这项全新的技术应用到生物体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在段峰教授看来,未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能够实现互促的双向循环。“最开始可能只是在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高端医疗等设备上进行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逐渐下沉到二甲、一甲,甚至到社区医院、养老院等,更多的普通患者能够获得相关的治疗方案。治疗不断推广后,我们获得的一线研究数据也会增加,进而助力新产品的迭代,实现学术链与产业链的双向正循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