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日,清明节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启动“缅怀逝者、祈愿和平——2023年‘清明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徒步活动”,200多名中外人士徒步寻访丛葬地,悼念遇难同胞。

活动现场。中国江苏网 图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分布在中山码头、草鞋峡、燕子矶、江东门等处。徒步活动从中山码头江边出发,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终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全程12.13公里。

燕子矶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无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5万余人在此被屠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女儿阮红燕在纪念碑前讲述了父亲的故事。1937年12月,侵华日军进犯南京时,阮定东的爷爷阮家田的住房被炸毁,全家六人逃向江北老家,阮定东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被爷爷护在怀中渡江。阮家田抱着他走得慢,没能和全家一道上船。后来,阮家田被日军刺伤大腿及腹部,忍痛抱着阮定东爬上小船,过江后倒在江边,被家人找回3天后去世,年仅47岁。2013年,阮家田的名字被刻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上,目前名单墙刻有10665名遇难者姓名。“这段经历,让父亲从小立志当兵报国,后来成了军医。”阮红燕说,作为幸存者后代,参加活动不仅是缅怀遇难的祖辈,也是祭奠在这场浩劫中惨遭杀害的千千万万同胞,铭记历史,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多年来该馆组织采集幸存者口述证言,呼吁幸存者后代作为历史记忆传承人,一代代把家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遭遇讲给更多人听。2022年8月,13位幸存者后代成为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阮红燕是其中之一。

为方便大家了解丛葬地的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步上线小程序,用户可以一键导航前往丛葬地悼念,也可以生成分享海报,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