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学

北京市第九中学物理教研组长,石景山区物理兼职教研员,北京市物理竞赛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石景山区骨干教师。

李 老 师 说 :


(资料图)

教育归根结底是育人,是最需要用心的工作。教育不只关系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进步。作为教师,需要用心钻研业务,做到“为师学高”;更要用心研究学生,有教无类,用心沟通,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知其所想,与其共情;知其所难,与其共进。

1998年,李学以标准分713分的高考成绩从山东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此后,在求学期间获得历届奖学金。毕业之后,李学成为了北京第九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

他扎根在教育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先后带过九届高三毕业班,连续八年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打的交道多了,李学越来越认识到,当老师其实就是良心活儿。

工作多年,李学一直记着一句话:人这一辈子,上学的时候有个好老师,工作的时候有个好师父,结婚的时候有个好伴侣,那么这一辈子将会是幸福的一辈子。

“工作中遇到一位好师父,

是一件幸运的事”

刚毕业的时候,李学对教书育人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回忆起第一次正式给学生上课,李学用“胆战心惊”来形容,因为紧张,李学根本顾不上照顾学生的反应,一堂课上下来手忙脚乱。后来在师傅肖伟华带领下,从备课、磨课、教研上下功夫。渐渐地,李学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课堂中要讲什么、核心是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直到现在,李学依然记着师父肖伟华对自己的点拨。2011年,迅速成长的李学成为了北京九中的物理教研组组长,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物理教研员丁庆红的引领之下,李学与青年教师一起开启了专业成长之路。

成长为成熟型教师后,李学接过了师父们的接力棒,带起了徒弟。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上好课,专业上如何成长?新任教师王聪聪也曾感到迷茫。而这一切都被李学看在眼里,李学仿佛从王聪聪身上看到了刚入职的自己,就像当年师傅肖伟华引领自己成长一样,李学会经常听王聪聪的课并给予指导性建议。同时,李学也带领着王聪聪一起做科研,帮助其快速成长。“在我刚入职的时候,李学老师对我非常关心,在专业成长、为人处事等方面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我,让我少走很多弯路。”王聪聪说,能够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好师傅,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在北京九中的物理教研组有这样一种精神——甘当垫脚石。李学说,为了年轻教师成长,老教师就要承担责任,甘当垫脚石。需要作出奉献,需要帮助别人,做好基础性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发挥作用。

“听‘学哥’讲课,

对学物理没那么害怕了”

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李学会用短视频录制碰撞实验,和学生一起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贴近生活的事例解释抽象物理概念……他的课堂总是趣味性极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慢慢喜欢上物理课。在学生眼中,他们的物理老师帅气、幽默、专业知识过硬,因为学生们喜欢,不知从哪届开始,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学哥”,一直流传至今。

有人说,在所有学科中,物理是最难的学科,这让很多同学都望而却步。高二(1)班马梓雄说:“在上高一的时候,我并不是非常坚定地学物理,因为物理思维要求比较高,不好理解,有些问题很抽象,但是听学哥的讲解,反而对物理学科没那么害怕了。”

什么是物理?就是事物现象背后的规律,规律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当学生不能理解的时候,教师该怎么办?

李学将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打比喻、类比、做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马梓雄告诉记者,在学习能量守恒的时候,李学会把能量比喻为财富,平常的花费和工资收入就是输出和输入,他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例子,把抽象的问题具像化。原本让人畏惧如虎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李学的讲解反而不害怕了。

李学说,物理科学是有历史轨迹的,如果简单地“生吞活剥”,那么学生对物理不会产生兴趣。所以李学的课堂上不光是教知识,他还会告诉学生每个物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解决了当时的什么问题。正是在和学生们一步一步的探究过程中,李学让学生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物理科学知识。

好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李学常常会把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变成课堂的案例,用书本里的知识去解决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此外,李学会在课堂上留出研讨时间,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勇敢地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马梓雄说,“学哥”会让我们在课堂上去“输出”,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能讲清楚,我们也就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在李学看来,对问题的探究没有对错,只要敢说,就是好样的。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组织语言,理解概念,把事情讲清楚,让学生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提升自我。所以,在李学的课堂上,他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讲。

自编“九号资料”

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课后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李学发现学生购买的教辅材料对本校学生针对性不强。于是,李学基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自主命题。一开始,李学根据当天讲授内容印发针对性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来,细心的李学渐渐发现,随堂打印的习题,并不利于保存和复习,更不能形成系统的资料库。李学开始尝试自己编辑试题并集结成册。李学说:“如果为了省事儿,我裁剪几张图片贴上去就可以,但是那样清晰度变差,会降低学生使用时的体验感。为了习题册图片清晰,我花费了一个暑假的时间用来手绘画图。

李学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成册的学习资料不利于修改,而每年教育课改方向、环境都在变化,为应对课改新要求,李学决定每年单独印刷,这样可以根据变化进行修订。在选题方面,李学打破了汇编整理试题的简单复制粘贴模式,转而采取改编或者自编试题模式。从“是什么、怎么处理、为什么”三个层多角度设问,注重体现科学本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设问形式上更注重理论的逻辑推导和问题的主观论述,通过连续多层次设问使学生能够彻底弄懂弄透,以质取胜,避开题海战术。学生们对此感触颇深,戏称“绝命七问”“夺魂十三刀”……不管是怎么样的习题材料,李学更在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理解才能迁移,才能学以致用,解决真问题。

李学坦言,每年都需要根据教材顺序调整,修订工作量很大,既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有利于个人成长,更让学生受益匪浅。自2011年开始,李学和他的物理教研组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修订,这本属于北京九中的物理资料——《九号资料》从覆盖一个班级到一个年级,现在已经能够覆盖到高中三个年级,成为北京九中特色学习资料。

一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老师,但是能够影响他一辈子的老师真的不会太多,一个能够让学生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也正是李学作为教师的追求和动力。李学更愿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踔厉奋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付磊

编辑:姜思瑶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