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一向推崇做人要“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少发牢骚。
要人无怨似乎有点难,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甭管逆境顺境,都有人在抱怨。
(资料图片)
所以世上无怨之人显得弥足珍贵。
如何才能做到无怨?
有人说要大肚能容,有人强调克己复礼,有人称要豁达洒脱。
依靠肚量、修养、德行来杜绝牢骚抱怨,治标不治本。
譬如“渔樵于江渚之上”,是有些人最高的理想生活,若不能寄情山野田园,就算是通透潇洒的高人,也免不了仰天长叹。
而在有些人眼里,“侣鱼虾而友麋鹿”不过是“与鸟兽同群”,白白浪费人生,若不能“济天下”,即便是德行兼备的君子,也免不了仰天长叹。
哪一种生活才会无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不违背各自的喜好,生活才能无怨。
无怨的关键不是克制和肚量,而是“知命而为”。
在自知性格禀赋,天时地利的基础上,顺应本性,有所选择,有所作为。
陶渊明当了县令,纳兰性德做了侍卫,辛弃疾成了农夫,好比安排寡言少语的人跑销售,派遣口若悬河的人值守库房,这种情形称不上“知命而为”,而是“遁天倍情”了。
违背了天性,扼杀了喜好,荒废了事业,纵然是圣贤,也要扼腕叹息。
无怨还要有“安之若命”的坦然,世上没有两全其美之事,顺应本性而选择了某种生活,欣然享受这种选择带来的欢乐,也要默认承受这种选择带来的遗憾,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怕就怕上班时想创业,创业后又想上班,单身急着结婚,婚后渴望自由。
一边选择,一边后悔;一边选择,一边不甘。
案牍劳形之时“田园将芜胡不归”,无所事事之际“每依北斗望京华”,又是一番抱怨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漫画 周滔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