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昌发,出生于1993年8月。2012年12月入伍,曾任新兵班副班长、班长,多次荣获“优秀士官”“党员示范岗标兵”等称号。2017年12月退役后在贵阳某房开公司从事专职消防员工作。2020年1月起任镇远县大地乡岭岗屯村党支部书记。

>>>>>>>>>>


(资料图片)

春寒料峭的早上,当乡里面的彭文伟把我领到岭岗屯村“油茶+太子参”套种基地时,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发与同事邓万慧早已在山上等候。

“过去的岭岗屯村,是我们这出了名的‘后进村’‘上访村’‘矛盾村’‘空壳村’……前些年借势脱贫攻坚战的东风,村里变化很大,尤其是李昌发任村支书这三四年间,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以及群众的精神面貌,方方面面的成绩都是不错的。”进村路上,在大地乡工作已有8个年头的“90后”彭文伟一边驾驶,一边帮着捋了捋我的蹲点所在地大地乡的基本情况,紧接着又细致介绍起即将抵达的岭岗屯村。

李昌发(左)与村副支书兰海军商量村务。

“要来接待我们的这位村支书,也是个‘90后’,是目前我们乡最年轻的村支书。他原来是在省外当兵,退役后在贵阳一家房开公司工作,一个月能拿得到五六千的收入,是被乡领导动员才回来当的这个村支书的。他身上肯定有你们记者喜欢捕捉的那些故事……”身兼乡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三职,接待、陪同来乡里采访的媒体记者多了,彭文伟不仅熟悉乡村的人与事,还深谙新闻选题之奥妙。

山坡上等着我们的李昌发,身材敦实,个儿不高,加上皮肤偏黑,讲话声音又压得低低的,看过去比实际年龄显老成。但在提及自己出任支书后村里的发展变化时,朴实的神情又迅速地把他拉回到实际的30岁。

七八月间,岭岗屯村的太子参采摘盛况。(岭岗屯村供图)

一阵寒暄,李昌发径直带我们往坡上“油茶+太子参”套种基地走去。立春刚过去半个月,周遭草木都还在沉睡中,偶有星星点点的太子参幼苗悄悄破土探出嫩嫩的芽儿尖尖,满山满坡其实还是一片深冬的荒凉景象。

七八月间,岭岗屯村的太子参采摘盛况。(岭岗屯村供图)

“如果你是采收的七八月份过来,就能看见这一匹匹山坡上,每天都有工人在忙碌与劳作,最多的时候会有200多号人……”李昌发又露出与实际年龄吻合的腼腆笑容。

为什么愿意舍弃城里收入不差的工作回来当收入低得多的这个村支书?李昌发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看好当前国家政策优势与乡村振兴发展潜力;二是自己本是军人出身,军人就意味着责任,乡领导的动员是对自己的最大信任;三是父母日渐年老,归来还可以兼顾着家庭。

2020年初,26岁的李昌发回到村里正式上任。虽然在农村出生,但十几岁开始他就一直在外面读书、当兵、务工,准确说来,李昌发其实已经有十多年没真正在村里生活过,更谈不上有啥农村工作经验。

李昌发(右三)带领村里的党员养护道路。(岭岗屯村供图)

甫一上任,村里闲言碎语四起,大家都在怀疑:“他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能治得了我们岭岗屯村?”

面对质疑,李昌发没有退缩。“我是军人,退缩就意味着当‘逃兵’。”他心里暗暗较着劲: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院坝会、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商机制,共绘和美岭岗屯新画卷。(岭岗屯村供图)

李昌发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召集党员大会时的情景:会场坐着的,90%都是老党员,一个年轻党员都没有。针对支部较为突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他第一时间与支委班子一起走访调研,并锁定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为重点发展培养对象,有效增添了组织的新活力,也为全村的后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上访村”“矛盾村”是制约岭岗屯村发展的“瓶颈”。村里上访户多,村民矛盾积怨深、纠纷多,各项工作开展起来都是举步维艰。

李昌发(右)与支委班子走访慰问村里的老党员。(岭岗屯村供图)

为缓解窘境,他主动上门做劝解、疏导工作,尤其面对与自己父辈、祖辈年纪接近的长者们时,他总是格外耐心耐烦。一次上门不成,就第二次上门、第三次上门,甚至多次反复,且次次他都能做到诚恳周到,直到把道理说清楚说透彻为止。

真心换真情,真情暖人心。一直与李昌发共事的邓万慧认为,是他的真心诚意让大家认可了他,最终接受了他。

院坝会、群众会、村民代表大会会商机制,共绘和美岭岗屯新画卷。(岭岗屯村供图)

倾听民声知民意。民心顺了,工作自然好推进。逐渐地,村里群众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村民之间的纠纷矛盾也少了许多,村里的风气面貌大为改观,村民的精气神足了,信心有了,想要发展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秋冬种,种下新希望。(岭岗屯村供图)

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岭岗屯村因地制宜发展起刺梨、辣椒、烤烟、太子参、油茶等产业,稻田养鱼、稻香米、散养土鸡等也有效促进了村民的经济增收。

李昌发说,“村里今天的这点变化,我知道还远远不够,村民的期盼让我更加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村民的信任也让我会更加坚定有力地走下去。”

>>>>>>>>>>

相关链接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 芦笙教师潘小红:为了侗乡报京笙声悠扬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90后”驻村干部杨寅胜: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缨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怡

编辑/黄军

二审/李冰

三审/金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