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是航天员陈冬(右二)、刘洋(右一)、蔡旭哲(右三)敬礼致意。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李国利、占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17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从太空返回75天后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航天员乘组飞行正常返回后恢复期主要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三个阶段实施。截至目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已完成前两个阶段工作。
2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赴太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3名航天员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1次太空授课,与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被称为“最忙乘组”。
“执行任务这半年,每一天都安排得很满。应该说,我和我的两位战友一起用精细操作、精心实施,换来了精彩答卷。”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说。
2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是航天员陈冬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陈冬是我国首个在太空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也是首个担任指令长的第二批航天员,于2016年10月首次实现飞天梦想。他说:“地面团队及时、到位、有效的支持,是我们圆满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
2012年6月16日,刘洋踏上飞往太空的征程,浩瀚宇宙终于有了中国女性身影。时隔十年,她二叩苍穹,既有“航天科技的进步会如此巨大”的感慨,也有“亲身经历空间站构建全过程”的自豪。
2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是航天员刘洋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回首这次在太空的183个日日夜夜,刘洋说,“我首次尝试完成舱外操作任务,当完成所有的既定操作返回出舱口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那一刻不负使命的如释重负,渺观宇宙的美不胜收让我难以忘怀;难忘与神十五战友的胜利会师;难忘在太空中过生日时,爱人为我写的卡片,一双儿女为我唱的歌……”
经过12年的艰苦训练和等待,46岁的蔡旭哲飞天梦圆。他说:“去年11月3日,我们在太空见证了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作为新时代的航天员,我们是幸运的,有幸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由衷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2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城举行。这是航天员蔡旭哲在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目前,在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3名航天员状态恢复得很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储备得到了进一步恢复,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待完成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他们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作为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蔡旭哲说,“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这次飞行任务的经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后续训练,期待能够再次出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