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疏解整治的重要指向之一是促提升,促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疏解整治。北京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动态完善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才能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化;处理好疏存量与优增量的关系,推动一般性产业从整区域、大范围集中疏解向精准疏解、高效升级转变,加快“腾笼换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2月6日,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工作计划。会议强调,要牢固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决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坚定不移动态清理整治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等城市乱象,维护城市秩序,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更好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迈进。

深化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是优化首都功能、做好人口调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首都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此次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重点研究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工作计划,对于纵深推进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破解城乡治理难题、巩固拓展治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来,北京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持续开展两轮专项行动,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严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协调有序。五年间拆除违法建设2.4亿平方米,8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目标,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变革。

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有效治理“大城市病”,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其中,既要精准补短板、强弱项,解决百姓身边问题,提升“七有”“五性”保障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也要疏解整治提升一体化谋划实施,注重以提促疏、以提促治,内部功能重组与向外疏解相促进,调控人口总量规模,优化人口区域分布,带动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既要聚焦城市治理重点难点、高频易发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集成,加大资金统筹,有效治理城市乱象,不断完善防反弹控新生机制,促进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也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法治化运作,因区施策,多方联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以动态治理城市乱象为例,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等城市乱象由来已久,是很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北京在初步解决“开墙打洞”等具体问题以后,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制定完善制度、标准、规范,探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好便民综合体、生鲜超市、社区食堂、养老驿站等便民服务设施,通过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畅通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一系列疏堵结合的常治长效努力,令整治效果得以巩固,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疏解整治的重要指向之一是促提升,促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疏解整治。作为一座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坚定不移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动态完善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才能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化;处理好疏存量与优增量的关系,推动一般性产业从整区域、大范围集中疏解向精准疏解、高效升级转变,加快“腾笼换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城区以外布局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公共服务能力及水平,将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调整优化的需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