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资料图)

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我目前人在重庆,可否在北京的法院立案?”“您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网上立案。网上立案审核效率高,还有专人反馈沟通,请您放心使用。”前不久,北京市民李先生通过全国法院12368服务热线,联系上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仅用时几分钟,就顺利完成网上立案。

不久之后,案件如期开庭。法官就如何认证、登录掌上法庭、在线签名等事项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一一讲解。整个远程线上庭审过程规范有序、画面清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过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法官在电脑端发起签名,双方在手机上签署名字,案件仅用半个小时就顺利调解结案。

近年来,人民法院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让老百姓办理诉讼事务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人民法院依托信息技术,积极稳妥推广在线审理机制,有效实现司法数据电子化、诉讼活动网络化、司法裁判初步智能化。改造升级建成全国统一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支持从起诉立案到宣判执行全流程网上运行。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集成了调解、阅卷、庭审、送达、保全、鉴定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以及部分地方法院特色服务功能。”许建峰介绍,该平台已集成全国3500多家四级法院,每日提供在线服务超千万次。通过在线方式开展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从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减少到只需要1至2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截至2022年11月,该平台接收网上立案申请2400多万件,在线送达文书6716多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35亿人次。

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信息化和智慧化,为“可视化的公正”和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赋予了更多新动能。

案件流程信息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支持案件信息依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2000余万场,访问量超过540亿次;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37亿余篇,访问量超过976亿次。

“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数字红利,努力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本文转日人民日报2023年2月2日第19版

记者:倪弋

本文编辑:张磊 汪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