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邓伟

首钢从“厂区”“园区”加速向城市“社区”“街区”转变,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园区还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产业活力不断提升。记者2月3日探访获悉,春节后园区入驻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入驻首钢基金产融创新基地的多家创业团队加紧研发,力争经营业绩迎来“开门红”。

上午不到10时,记者来到位于首钢园六工汇A1栋三层的首钢基金产融创新基地,创业者早已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在独立办公室,创业者坐在电脑前指尖翻飞;展览展示区内,各企业最新产品琳琅满目;休闲交流区适合“头脑风暴”,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始人团队在讨论最新方案,白板上圈圈点点写满了灵感。


(资料图)

在最新款AR(增强现实)眼镜的显示模组前,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威正和研发人员讨论技术细节。乍一看是块普通的透明镜片,凑近就能发现镜片里“藏”着另一个世界,呈现相当于3米外100英寸透明屏幕的效果。

“让镜片更薄、光学性能更好、更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是我们科研攻关的方向。”他告诉记者,公司在首钢园项目组的技术人员节后早早开工,加班加点推进研发进度,今年将继续推动多款新品量产,在前沿光学研发领域“更上一层楼”。

自去年下半年公司部分研发人员搬至首钢园办公后,伴随着崭新的工作环境,团队收获了新成果:经过五年左右的自主研发和持续攻关,AR眼镜中的核心科技——纳米光栅波导已经成功实现了技术升级,由40度视场角扩展到了55度视场角,视野更为开阔清晰。

张威介绍,基地运营方首钢创业公社提供包括租金优惠、资源对接等多项精准服务,定期组织的创业者交流活动,让多家创业团队齐聚一堂,探讨跨领域合作,公司业务发展有了新天地。

来到首钢园后业务实现突飞猛进增长的企业,还有北京达尔文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春节后,公司董秘舒磊晶一直忙碌着筹划一场大型专家会议,同时盯着办公新场地装修事宜。入驻首钢园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与首钢基金产融创新基地一街之隔,位于六工汇B栋四层的中试实验室即将施工,研发团队将于“五一”前进驻办公。

“今年我们继续加快研发进度,预计将取得多项‘开门红’成果!”他畅想着未来几个月的公司计划:一季度公司牵头申报的北京市神经修复产业创新中心将授牌,“专精特新”申报也将获批,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生物材料注册申报工作在顺利推进,并将尽快投产。他表示,吸引企业入驻首钢园的因素不只有办公环境,对接资源、协助贷款等创业服务让企业成长没有后顾之忧。

春节后,KEYWAY Lab (奇威泰可)创办人王周辉基本每天都会来首钢基金产融创新基地。奇威泰可与创新基地合作产融加速赋能模块,通过数据驱动技术平台,助力符合基地定位的创新业务加速落地首钢园。同时,他还是一位股权投资人,引导被投企业形成创新赋能资源,与创新基地及基地内入驻企业共同成长。

这几个月来,他连续走访了多家入驻企业,持续寻找投资机会。在他看来,首钢园培育了适合企业成长的产业土壤,这里产业发展定位准、起点高,企业充满了活力。

首钢基金产融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基地汇聚了以元宇宙、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科技服务等领域为主的十余个创业团队。今年基地将继续通过层层筛选的高入驻门槛和低成本的入驻模式,筛选一批优质的更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同时建立完善的毕业与退出机制,保证创新基地良性健康发展。

基地还将打造轻松灵活的社群氛围和随处可交流的创业氛围,通过品牌宣传、政策与金融服务、人才公寓、市场渠道资源对接等为企业提供支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今年计划培育一到两家具备更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

新首钢地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据了解,在2022年,首钢园高端产业要素加速聚集,累计注册和入驻企业(组织)超200家,首钢园北区已建成的自持空间出租率达8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