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周围感染情况的观察,我个人推测,北京已经走上了放开封控后感染的峰值。这个峰值有可能会延长一段时间,但是目前已经进入最严重的情况。如果现在,也就是今天我们虽然觉得困难些,但还OK的话,那么接下来大概率应该不会有更多困难的进一步叠加。我说的是北京和一些北方疫情严重地方的情况。

现在数据和信息有些混乱,但我们身边的一些事实是清楚的,它们是:第一,每一个北京人的周围都有很多亲戚朋友感染了,这个感染面已经非常之广。

第二,我们已经在遭遇发热门诊看病的紧张和相关药物购买的困难,如果说这就是医疗资源挤兑的话,北京市的这种挤兑已经到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三,别听互联网上怎么说,看我们周围,你听说了你哪个认识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中有人因为新冠住进ICU并且死亡了吗?这样的个别例子在全国肯定有,北京市也发生过,但它如果在你的周围、也就是扩大了的熟人圈和你所生活的大社区中没有发生的话,也就是说无人因新冠死亡的话,那么说明它是极低概率的。

第四,同样不要管网上的信息,看你的大熟人圈里,有谁发着高烧,但就是没有退烧药吃,没有任何感冒药可以用的情况吗?这样的情况多吗?如果回答也是否定的话,你要相信,医疗挤兑的确出现了,但它远没有达到有人曾经担心的“人道主义灾难”的程度。它的性质是同时发热咳嗽的人太多,医院不可能接待得了,但通过居家吃药恢复,这个问题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一个家庭没备好药,他可以向亲戚、邻居、朋友求助,而且大多数情况能够解决。

我想说,随着大家对这个阶段弱化了的新冠病毒的认识迅速增多,恐惧下降,各种挤兑性质的失序会逐渐缓解,恢复势必发生。北京等北方城市现在很可能已经站到了疫情传播的峰值上,而且它的延续时间应该不会很长,说到北京,延续时间最有可能以星期计算。

非常重要的是,这个峰值既是北京市,也是全国放开封控之后的战略拐点。这个拐点当然不是仅指疫情传播层面的(这个层面在全国也需要更长时间),它同时更是社会心理层面的,是经济复苏层面的,是社会综合适应性方面的。我推测,公众心理和适应性的转变、跟进不排除比疫情好转来得更快。

当然了,很多人会认为,北京市的医疗资源是全国其他地方不可比的。这没错,但北京的医疗资源丰富是常态条件下的,是针对各种基础病的,对于如此规模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冲击,北京市的那些医疗资源使不上劲,效果大打折扣。此轮中招的大量人员几乎全都是居家隔离自愈的,去医院参与“挤兑”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保定的医疗资源比北京差多了,但保定难道不是不声不响闯过去了吗?找北方的中小城市,很可能还有很多默默趟过了危机。只是北京嗓门太大了,每一个角落都是话筒,所以喊得震天响,我相信整个北方肯定有一些中小城市的感染率比北京更高,但是那些地方并没有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很多保定人对热搜上描述的那个保定是不以为然的。

▲2022年12月10日的保定市街头。

之前我们一直下不了放开封控的决心,北京这轮疫情出现扩散苗头后不久,我就含蓄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与疫情的最终摊牌必须也只能在北京解决。现在北京市成为此轮疫情最热闹的“震中”,我觉得这正好。北京市能闯过去,整个中国在心理和政治上就算闯过去了。

北京市遭到放开封控后的疫情扩散冲击,有了上述较劲点上的失序,但我完全没有看到北京市整个社会面有任何“乱了”“撑不住”甚至“动荡”的苗头。这座城市有很多围绕具体麻烦的议论和嘈杂,但是整体上飘动着信心和希望。大多数人相信,这的确是“最后的斗争”,我们就要熬出头了。而且我们遭遇的麻烦不少,但所付出的真正代价比我们曾经担心的要小得多。

现在“挖坟”搞得很多人不敢说话了,但是老胡不在乎。这就是我今天的看法,我永远也不会为我今天曾经这样想过、说过而感到羞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