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2月9日,北京市教委组织召开2022年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总结交流会,15位职业院校校长、教学副校长、师资副校长、教务处长、专业带头人作为此次“五说”行动的优秀代表进行展示,与会人员就推动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充分研讨。

据介绍,市教委推进“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已有四个年头。2019年北京市开始调研、组织团队历时两年研发《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在国内发布首个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标准。2021年,面向全市72所中高职院校101位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及教委职成教育负责人开展了《通则》培训。年初启动了校长说“办学定位”、教学副校长说“管理落实”、师资副校长说“师资团队”、教务处长说“教学运行”、专业带头人说“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五说”行动,进一步促进贯标与诊改。活动伊始就获得广大职业院校高度重视,55所学校、997个专业、8205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层干部、校领导参与了本年度“五说”行动,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结凝练教学管理经验做法,完善学校制度651个,促进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会上,校长“说办学定位”,交流了学校如何契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办学功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布局,更好地对接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高精尖产业结构和高品质民生需求;教学副校长“说管理落实”, 交流了《通则》的落实和培训情况,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分管副校长 “说师资团队”,交流了如何建设师德师风高尚、有梯度、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是如何发掘、培养、锻造名师与学科带头人;教务处长“说教学运行”, 交流了学校如何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凝练总结学校的典型做法、创新举措与实践鲜活经验;专业带头人“说人才培养”, 交流了专业群的组建,校企双方如何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发应用教学资源,如何推进教学改革和课堂革命,强化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本次交流会彰显了北京职业教育发展瞄准特色之路和首善标准的初心,体现了学校主动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用人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内涵建设的实力,呈现出了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水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说。

教育部职成司任占营处长表示,“五说”行动充分体现北京市职业教育服务首都“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一是“五说”行动具备三个“好”:工作抓得好、学校干得好、校长教师讲得好;二是职业院校把握六个“定”:服务面向决定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决定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专业定位决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定位决定教学保障,教学准备决定教学实施过程,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学校办学水平。三是提醒职业院校要防止三个倾向:定位过高、目标过大、专业太全。

市教委孙其军主任指出, “五说”行动中做到了校校参与,影响广泛、成效显著。近几年,北京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院校间管理水平不平衡、改革创新性举措不足、定位目标不清晰等问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推动北京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孙主任强调,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实现让人民满意的根本目标,如何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是关键。一是要强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创新,实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二是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布局,适应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数字化水平。三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开展“入学即入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试点,强调课程思政。四是要构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考核机制,下一步人事处会同职成处要研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五是要优化类型教育的制度体系,贯彻实施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通则,突出“一切为了孩子”,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作为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教学管理的立足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