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寒意阵阵。


(资料图)

李家兰在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便转身前往贵州省米才服装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干活。

“从家里到学校,走路约5分钟,再由学校走路到车间,也不过10分钟,相当方便。”李家兰说,自从搬到新家后,不仅居住环境漂亮,娃儿读书方便,她也在村里找到了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家兰是黔西南州兴仁市真武山街道三村人。2014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该村整村搬迁到距离原址7公里左右的“新三村”,现有836户3010人。

“三村整体搬迁后,街道持续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真武山街道工作人员李金华介绍,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群众的努力下,经过多年建设,目前的新三村,已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产业兴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走进三村,道路宽敞干净,民居错落有致,绿植生机盎然,广场里,休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在村民杨俊的四层小洋楼里,他和老伴正陪着小孙子围坐在暖炉旁看电视。“搬迁后的生活比之前好太多了。老村的房子破破旧旧的,外面风一刮,里面就‘呼呼呼’地响,人住在里面心都不踏实。现在的新房子,宽敞明亮,配套齐全,住起来可安逸了。”杨俊指着洗衣机、冰箱、沙发等家电家具高兴地说,此外,家附近就有商超以及医院,购买生活用品以及看病都十分方便。

为了帮助村民就近务工增收,三村积极出台举措引进企业。

贵州省米才服装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务工群众赶制订单

在贵州省米才服装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公司负责人纪绍荣正带领务工群众赶制订单。“这批订单来自浙江省宁波市,后天就要发货了,因此这两天大伙相当忙碌。”纪绍荣说。

纪绍荣是兴仁市本地人,于2005年到广东省东莞市从事服装加工贸易工作。期间,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加工厂。2015年,在真武山街道的鼓励和支持下,纪绍荣返乡发展成立贵州省米才服装有限公司,随后入驻三村。

“2015年初,我回家探亲,看到家乡不仅道路四通八达,而且支持创业的政策力度相当大,便决定回乡发展。”纪绍荣说,回来后,村里不仅给予门面租金优惠,帮助通水通电,还帮忙招聘用工。“由东莞回来不到一个月,我的公司就正常运营了。”

“跟随纪绍荣回来的,还有他的裁剪技术以及销售渠道。”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兵介绍,村里给公司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主要有一个要求:为村民提供岗位,带领他们持续增收。“目前看来,纪绍荣做到了。”蔡兵笑着说。

如今,公司拥有员工86人,产品畅销福建、浙江和江苏等地,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年支付务工费四五百万元。

“我之前主要靠四处打零工维生,收入不稳定。自从公司入驻后,我就进来务工,主要负责缝纫以及打包,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收入。”当地村民李家秀说,车间离家只有5分钟左右路程,上班和照顾家人都非常方便。“让人高兴的是,车间工友大多是村里人,相互间很熟悉,工作氛围相当融洽,比在外面奔波好太多了。”

蔡兵介绍,目前,村里拥有物流、制衣、建筑、种植养殖等多种类型企业,群众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务工方式。如今,村里已实现有劳动力人家“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当前,该村人均年收入达16548元。

同样令村民高兴的是,三村附近拥有多家学校,孩子上学十分方便。

兴仁市第八小学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受访方供图)

“我的小孩在兴仁市第八小学读书,从家里到学校走路只要10分钟左右。”村民屠定坤说,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宽敞明亮、设备应有尽有,不比城里的学校差。“学校足球场不仅场地平整,还铺装橡胶跑道,娃娃每天都要锻炼一会才回家。”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生们专心听课(受访方供图)

据蔡兵介绍,目前,三村周边拥有3所幼儿园、4所小学以及1所中学,可以满足全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园、上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村干部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

下一步,三村将立足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林地面积1万余亩的实际情况,将休闲采摘、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融为一体,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业,让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持续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康宁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