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听说过早市和夜市,那么“鬼市”你听过吗?

“鬼市”里的摊主,凌晨出摊,整个交易过程,黑灯瞎火、默不作声,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讨价还价也全靠比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无论当天生意如何,大家就会收摊回家,绝不恋战。

那么,“鬼市”是如何兴起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宋朝了,当时恰逢战乱,民不聊生,百姓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很多人走上了歪路。

有人趁着混乱,偷窃他人财物,但大多数百姓都不是很宽裕,没什么银票在身上,他们便将看起来可能值钱的东西偷走,寻找机会换钱。

因为这些物件儿来路不正,他们不敢直接去典当行,便趁着夜深人静,随便找个地方一蹲,寻找买主。

这样的卖家多了,便心照不宣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规模。

由于他们夜晚出摊,天亮前收摊,人们便习惯性地把交易地称之为“鬼市”。

随着“鬼市”的日益壮大,不少落难的富家子弟,还有盗墓贼,也加入其中,变卖手里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由于鬼市里的摊主什么来历都有,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旧衣服、破帽子,也有首饰、珠宝。

于是,有些小商贩为了卖高价,又动起了歪脑筋,他们谎称旧衣服是皇帝穿过的,破帽子是丞相戴过的,有些不明所以的买家,就当古物买回了家。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后来买家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也不会去找摊主的麻烦。

原因有三:

第一,“鬼市”内没有照明,顶多有一盏昏黄的煤油灯,用来照货,但是绝对不可以用这盏灯照人脸,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

第二,交易全程不能说话,只能用手比划,而且比划的过程还不能让第三个人看到,双方用手势讨价还价,直到成交。

第三,那就是这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宝贝看打眼儿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相反,如果以很低的价格淘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卖家也不能找买家麻烦。

所以,综上3点,买家既没有见过摊主的样貌,也没有听过摊主的声音,再加上行规的制约,想退换货,又谈何容易呢?

有的人可能要问,那可以直接去他的摊位找他啊!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鬼市”的摊位不是固定的,摊主先到先得,买家在同一地点遇到同一个卖家的几率,可能比在这里买到正品的概率还低。

北京最早的古玩市场有3处,大栅栏、琉璃厂和潘家园。

而在这其中,潘家园就是以“鬼市”才得以闻名的,这里有从老农手里收来的传世珍宝,也有以假乱真的赝品,至于能不能买到物超所值的宝贝,全靠买家的眼力。

潘家园的摊主,凌晨3点左右出摊,天刚蒙蒙亮,就会收摊走人。

后来潘家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其中还不乏外国人带着翻译来凑热闹。

因此,潘家园白天也有不少摊主支摊卖货,但他们跟晚上出摊的,绝对不是同一批摊主。

潘家园白天热闹非凡,晚上依然维持着它该有的神秘和宁静。

尽管“鬼市”在有关部门的整顿下,越来越正规化,之前的很多规矩,也成了无稽之谈。

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不问宝贝的出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看好的那件宝物,它是不是正道来的,如果你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知道的越多,你可能就越危险。

如今,北京城潘家园依然是全国中最活跃的“鬼市”,不仅行内人喜欢逛,年轻人也对它充满着好奇。

不为发家致富,就为了那份神秘和刺激感。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愿意去“鬼市”一探究竟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