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


(相关资料图)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又来副中心过冬了。近日,在台湖镇水南村一片收割后的玉米地里,两只年初离开的大鸨归来越冬,这已经是它们来此过冬的第7年。

为减少观鸟人群对鸟类的影响,保护这片目前北京市唯一已知的大鸨越冬栖息地,土地承包商停耕腾出栖息地,政府部门加强附近的野保巡查和执法工作,100多位“鸟友”黑白坚守。

几天前,副中心爱鸟会“大刘”在台湖镇水南村观测候鸟时,惊喜地发现了两名“常客”。

借助镜头拉近一看,灰色的脖子细长,棕黑相间的花纹铺满背部,灰底的翅膀上带着白色斑点,仿佛镶了一圈珍珠,又黑又圆的眼睛正机警地环顾四周。

“是大鸨!又回来啦!”在远处观测的“大刘”连忙按下快门,记录下珍贵的影像。

自2017年2月首次发现大鸨至今,大鸨已连续6年在水南村越冬,今年将进入第7年。

“大刘”发现

大鸨栖息的地方没变,数量还增加了,从最初的孤零零的一只,增加到今年初最多时有6只。

据介绍,在通州出没的这类大鸨属于东方亚种,极为罕见,目前在全国也仅有200只左右。

大鸨越冬栖息地经常被“打扰”

在北京能看到“国宝”级动物本应该是件高兴事儿,但大鸨这处越冬栖息地经常被“打扰”。从去年的田地突然施工,到今年的田地耕种,大鸨的栖息地又有了新问题。“

城市副中心爱鸟会”公众号多次发文称“大鸨越冬栖息地面临新状况”,有鸟友发现,在大鸨栖息地有农业机械车在播种冬小麦,可能会对大鸨越冬产生影响。

通过查询,鸟友们发现了近10年大鸨在北京及周边越冬或停歇的信息,栖息地大部分为玉米地,少数为荒草地及苜蓿地,未见在冬小麦田里越冬的大鸨

大鸨栖息地由原有的玉米地变成冬小麦田,对大鸨越冬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

林科院湿地所专家:

大鸨对这片越冬地(玉米地)逐渐适应甚至依赖,现在耕种成冬小麦田造成景观环境改变,可能会干扰大鸨越冬地选择并对越冬取食造成困难。

鸟友们已向属地政府与园林绿化局汇报了情况。

区园林绿化局森林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

这片土地是当地一家企业承包种植冬小麦,去年曾在土地边盖了一层隔离网,但因阻碍了大鸨栖息,经协调最后将其拆除。

播种冬小麦会改变栖息地生态吗?

答:已播种的土地现状无法改变,后续会在原地堆放几处草垛或者玉米杆垛,尽可能还原生态属性,其他部分停止耕种。

如何应对栖息地面积缩小可能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

答:园林部门还为大鸨准备了大豆、玉米等应急食物,也可以应对冬天下雪造成的食物不充足问题。“只有恶劣天气才需要投放,正常情况下不能干扰大鸨的生活习惯,主要依靠自己觅食。”

怎样保护动物不受到伤害?

答: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和台湖镇准备派两名保安到大鸨的栖息地加强巡逻,并与公安分局合作,加强附近的野保巡查和执法工作,确保不会有保护动物受到伤害。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冯维静

摄影白继开

微信编辑 张漫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