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期多个肺癌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这些获批的靶向新药在临床试验中都获得了亮眼的数据,让许多晚期肺癌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期。

但随着新药治疗靶点越来越精确,每个新药获益的肺癌患者越来越小众,这是未来肺癌治疗最理想的方向吗?

3月28日,国内著名肿瘤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患者对于肺癌已经不用过于恐惧,肺癌治疗在走向慢病化的路上,甚至许多早期肺癌患者已经可以走向治愈。

在吴一龙看来,肺癌靶向新药的使用是精准医学最大的体现,新药带来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随之而来的新药精准而小众,导致新药上市后的价格也会更高,可及性成为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多个肺癌新药获批,许多晚期肺癌患者获益

近日,多个肺癌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其中有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的布格替尼片;也有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双靶向联合治疗药物甲磺酸达拉非尼胶囊和曲美替尼片。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而随着技术进步,对于非小细胞肺癌也开发了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但相比整个庞大的肺癌患者群体,有这些靶点的患者则更加小众。

根据《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的《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相关数据指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比较少见而凶险的亚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3.5万例。30%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生脑转移,75%的患者在治疗两年之内会出现脑部进展,生存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但是靶向药物带来的获益是非常明显的。以布格替尼片为例,根据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ALTA-1L结果显示,对于接受布格替尼片治疗的患者,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 24个月,对照组克唑替尼中位PFS11.1个月,研究者评估中位PFS达到30.8个月vs 对照组9.2 个月,布格替尼片相比对照组降低5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布格替尼片最大的优势在于颅内的作用非常明显。”吴一龙告诉澎湃新闻,许多医生都非常期待这个药物在脑转移上的治疗效果,以帮助患者实现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

而另外一个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BRAF V600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少见驱动基因,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Ⅱ期试验CDRB436E2201,分别证明达拉非尼作为单药治疗经治患者(队列A)、联合曲美替尼治疗经治患者(队列B)以及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初治患者(队列C)均具有显著疗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3.0%、63.2%和64.0%,PFS分别为5.5、9.7和14.6个月。

肺癌走在慢病化的路上,治愈愿景也越来越近

许多的靶向药物使用之前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确定是否能够使用这类药物,这就是目前精准医学最直观的一个体验。

在吴一龙看来,靶向药物的使用是精准医学最大的一个体现。吴一龙告诉澎湃新闻,找到靶点的药物有效率是远远超过没有靶点的药物。以肺癌为例,没有靶点的肺癌治疗药物一般的有效率都是在30%-40%,一旦有靶点的话药物有效率可以提高到60%-70%,甚至80%。

“没有靶点的药物,它对于所有的细胞都有作用,因此副作用更多。”吴一龙表示,靶向新药剂量可以更少、毒副作用很轻,但有效率高,这就是所有医生用药都追求的一个目标。

但吴一龙也指出,随着靶向药物越发精准,适用患者越来越小众。现在已经有些正在研究的新药能覆盖到的病人数更少了。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药物的价格。”吴一龙表示,虽然治疗的患者更少,但是药物研发的投入不会少,甚至投入的成本会更高。所以这些新药一旦上市,它的价格就会更高。这是目前的精准治疗面临的情况,但未来还是要走高效低毒的新药研发道路的。

“我觉得现在医生和患者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菜一多了,究竟吃哪一个好?’”吴一龙形象地说,药物的选择不单纯考虑疗效、副作用的因素,还有价格和可及性的因素在里面,这些新药只有进到医保之后才有更大价值。

虽然肺癌仍然是我国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但吴一龙呼吁,目前我国的肺癌患者不必“闻癌色变”,以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按照规范治疗,50%以上的患者已经可以达到5年生存。

吴一龙表示,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已经走在作为一种慢病来治疗肺癌的路上了。而对于肺癌早期的患者,通过规范化的治疗,他们目前的生存率都超过了70%,更是可以提出治愈的愿景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