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处主任李鸿彬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建议,对拔尖创新人才苗子,当他们提前完成某学段学习任务后应给予提前毕业、升学等弹性政策,减少或减免升学考试环节,设置个性化、跨学段贯通式培育路径。     

“我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初中或高中起始年级,有极少部分学生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中的一门或几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拥有超常的悟性,将来很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拔尖创新人才。”李鸿彬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类学生的超常之处不在掌握记忆性知识,而表现在理解、概括、想象、推理、分析、综合、数据处理、动手实践、创新意识等,他们不是父母逼迫下苦学造就的,也不是社会办学机构拔苗助长式的教学造就的,而是缘于在某些学科有超常的天赋和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类苗子在课堂上往往“吃不饱”,非常想跳到高一年级或高一学段,但因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等的限制,不能跳级、提前毕业,只能与同龄人接受一样的授课内容,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李鸿彬认为,这会导致这些学生的时间被消磨,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减退,错失培养拔尖人才的时机。

他建议适当修改教育部2013年颁发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地方相关政策,在“学籍变动管理”章增设条款,增加关于超常学生跳级的内容,包括超常学生认定方式和标准,跳级操作程序和流动机制,“插班制”或“走班制”的教学安排等。同时,对拔尖人才苗子给予学段提前毕业的积极政策,当他们完成某学段学习任务,经申请准予提前毕业,给予富有弹性的升学政策。

李鸿彬还建议,在拔尖人才苗子较集中的地域,在保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还可给予招录拔尖人才苗子的支持性政策,以进行更有效的集中培育。在培育条件较完善的一所或几所学校设置行政班或组,配备导师跟踪指导,开设适合拔尖人才苗子发展的学术性高、融合性强、实践性优的课程体系,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较长远、系统乃至跨校间培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