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佬们的一季报纷纷出炉。有人引经据典,为投资者做起“心理按摩”;有人直抒胸臆,齐声喊“底”。
富国基金朱少醒在富国天惠一季报中坦言,站在当前的时点去分析短期的市场环境,的确挺难推出乐观的结论。如果把眼光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再对市场过度悲观已经没有意义。
银华基金李晓星在季报中用5700字阐释:“我们总体上对于权益市场非常看好,并认为后面经济的增长会强于市场的预期。”
广发基金刘格菘也发声:“随着一季度金融委会议的召开,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底部特征。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们对未来的资本市场并不悲观。”他认为,从性价比角度看,经过一季度的调整,很多行业的估值水平回到了2018年底的位置,判断市场从二季度开始或将迎来结构性行情。
“短期我们认为3000点为市场阶段性底部。”中邮基金国晓雯表示,对于成长股,只要标的的业绩不大幅下修,年底会有显著的绝对收益。
中欧基金周蔚文详述了“不悲观”的三大原因:首先,相当一部分赛道标的调整基本完成,泡沫已很小;其次,过去两三年不少板块优秀公司股价上涨很少,行业景气见底后将迎来好转,逐步出现投资机会;最后,虽然全球面临流动性收紧的局面,但我国央行此前的政策更具前瞻性,货币政策还有宽松的空间,是相对有利的。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自当基金经理以来,经历过2015-2016年的三轮异常波动,经受过2018年的从头跌到尾,以及几乎每年都会经历的近20%幅度的市场回撤,“每次到那种跌到市场自我怀疑的时候,这个市场就见底了。”就投资机会而言,杨锐文认为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将是科技成长类占优。
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在近期的直播路演中坦言,其自购也亏了不少钱,但是不会卖的,并选择在这个位置上坚定持有。不过,他也提醒投资者不要用短期的钱去买基金。
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骤减5000只
打开中国理财网查询发现,截至4月21日,存续的银行理财产品共31328只。对比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301家银行机构和2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存续产品共有3.63万只。
也就是说,今年刚刚过去不到4个月,市场上存续的理财产品就减少了近5000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多家银行反馈,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去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银行集中清理关闭了一批保本老产品;二是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动荡造成的发行端减速,贯彻净值化要求之后原先的客户难以接受产品破净,眼睁睁看着“固收+”变成“固收-”,银行也只能被动调整发行策略,等待好时机再发行新产品;三是理财公司主动策略调整,理财产品单只规模上升,发行数量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