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欺人,农业是比较长远的行业,扎根下去肯定有收获!”站在田边,23岁的马鑫女笃定地说。

三年前,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的她回到老家钱塘区临江街道萧东村,帮助父母打理两千多亩的承包地。深度“绑定”农业之后,马鑫女“解锁”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技能:在田间地头窄小的路上开货车、保养家里的农耕工具、操控无人机给农作物喷药水……

这样的新农人,在钱塘还有不少——作为农业大区,该区现有59个行政村,均位于江东区块,农村人口14.68万人。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农民农村是重点,乡村振兴是关键。聚焦乡村专业人才带动、共富联合体打造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钱塘跑出富农强村共富“加速度”。

扶一个,帮一群

“榜样民星”变“兴农梯队”

种粮大户宣军民,在新湾街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星”。

2013年,他牵头成立杭州宣氏粮油专业合作社,专攻油菜、小麦等粮油作物的种植。9年过去,宣氏粮油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2000亩,同时拥有独立的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在临江街道,萧君瓜果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啸林最近正忙着收割莴笋,去年,仅临江片区的大棚西瓜,合作社的销量就达到近20万斤。

“田秀才”“土专家”的辐射效应是全方位的:马鑫女带动了20多位农户实现增收,宣军民的油厂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张啸林的合作社从最初的13个社员发展到如今的102个成员……

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钱塘的田间地头尝到了甜头。

如何培养更多的农业领头人?强强联合少不了。

2021年,钱塘区与浙江省农科院启动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创客培育、乡村人才培育等十四个重点项目。

位于江东村的乡村振兴学院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钱塘区仅有的3个杭州市首批共富村,学院的落户让村里的共富氛围更加浓厚——以创新浙江高层次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为目标,钱塘区累计培育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7名、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农创客21名、农村实用人才5000余名。

一批懂农业、有技术、能带动的农业带头人,回过头来又为钱塘“三农”的腾飞提供了强劲动能:2021年,钱塘区粮食稳定率和农业增加值率高质量发展指标获得满分,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已有农业龙头企业31家,其中,国家级1家(郝姆斯),省级2家(美町宝、杭江乳品),市级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农机服务合作社20家。

扶一个,招一批

“创新盆景”变“共富风景”

产业兴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在推进“三农”产业繁荣的过程中,钱塘立足“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发展理念,积极谋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让农业潜力变实力,村庄“颜值”变价值,农民丰收变创收。

在钱塘,农业产业示范园已经遍地开花:“阳光菜园”“优鲜果园”“缤纷花园”“活力牧园”“特色渔园”,去年全区共打造5类11家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年还将建设9个区级农业产业示范园。

特色产业村的打造也已快速启动。

今年3月,河庄街道新江村草莓小镇项目、义蓬街道春光村稻香小镇项目分别与各自的街道商会完成签约,目前都已完成规划设计。春光村党支部书记潘高峰介绍,春光村共有内外耕地2098亩,其中集中流转的连片1000亩土地将被打造成稻香小镇。

“村民土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每亩每年的收入是1800元,村民还可以在稻香小镇经营农家乐;此外,稻香小镇还能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也将得到显著提升,未来能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潘高峰说。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样的模式逐渐成型:来到河庄街道新围村,这里正在规划建造一个占地面积达295亩的麦腾生态农园。

“项目建成后,将包含市民认领区、科研试种区、休闲娱乐区等核心内容板块,以解决城市家庭的优质蔬菜供应为第一定位,通过市民认领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订单化,同时又满足市民对于蔬菜的个性化需求,力争达到‘双赢’结果。”农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今年钱塘区已培育7家农业研学基地,总计规模2000亩以上,乔司农场星野牧歌、麦腾农园等项目年内都将正式开园。可以预见,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三农共富图景届时将在钱塘大地上徐徐铺开。(记者 史俊杰 钱塘微融圈 陶晓兵 黄亚妮 陆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