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苏州4月7日消息 4月6日凌晨,夜幕下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灯火阑珊。晨昏相续,八都松日隔离点39名工作人员不眠不休、高效投入运转,截至早晨6点,作为全区8个主要对接昆山方面的隔离点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该点已累计接收自昆山转运至吴江的隔离人员193人,其中参照密接111人,次密接80人,陪侍人员2人,实际使用房间168间。该点位已安全无差错运转22天。

吴江八都松日隔离点工作人员迎接昆山隔离人员(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火线响应,闭环管理

为快速应对周边城市疫情高位流行和苏州市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由员工宿舍改建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八都松日隔离点自3月14日起紧急启用。精锐尽出,抽调机关、区镇工作人员39名,其中院感专家1人,吴江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人,昆山市级机关干部1人,医务人员7人。隔离点深挖潜力,连续作战,腾出174间房间供隔离使用。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隔离点遵循质量管控体系并有专人负责监督,人员、职责、台账信息及时上墙。严格按照“一长七组”要求,落实责任到人,后勤管理规范化,每日清点出入库的医疗、生活物资并更新台账。申购物资严格落实审批,“工作人员生活低标准,防疫物资配备要有提前量”,点位长、吴江区发改委副主任吴志祥多次强调,“非常时期,既要高规格落实消杀防护作业,又要为地方节约开支。”

吴江八都松日隔离点工作人员“一人一策”服务年长的隔离对象(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首战用我,战则必胜

该点第一轮集中隔离工作自3月14日开始至4月4日结束,共接收被隔离人员171人,使用房间147间。3月17日、21日,先后确诊阳性病例2人,为确保万无一失,隔离点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实行消毒防控、健康观察、信息联络、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人员物资转运、人文关怀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其余隔离对象自3月21日以来,连续15天核酸检测全阴,平稳完成第一轮工作。

4月4日上午10时,接上级防疫指挥部紧急通知,该隔离点按照流程,迅速将前一批次其余被隔离人员转移至临近隔离点,并做好准备,标准化、成建制、整体性接收昆山新一批被隔离人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隔离点全员星夜上阵,标准化完成原有房间的垃圾清理、消杀、环采等腾退工作,最短时间内完成173间可供房间物资配备。对接昆山方面,核实来吴人员信息、核查老人、孕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基本情况,严格按照流程,考虑照顾子女、病患等实际,合理安排房间。4日晚6点至5日凌晨5点,隔离点紧张有序,圆满接收新一批被隔离人员162人,投用房间142间,并为被隔离人员端上了一份份特意用棉被保温的盒饭。

老吾老,幼吾幼

“隔离不隔爱,我们要把服从战‘疫’大局、自觉隔离的同胞当成自家亲人一样,给与温暖,相互支持才能成功。”点位长总是这样叮嘱同事。他坚持每天上午为隔离对象召开视频会,从规章制度,到身心调节;从周边城市防控形势,到传统文化里的精神力量,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将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传达给大家。

担任人文关怀组组长的刘曼茹,把孩子托付给爱人,在隔离点一干就是二十多天,第二轮工作启动后,作为筹建隔离点的骨干,她选择“再下一城”。针对被隔离人群年龄偏大,“三高”、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较多的情况,通过“组建关爱微信群+电话联系”的方式,摸排统计信息,并为50岁以上老人动态调整符合口味的老人餐;为需要上网课的孩子,借来平板等上课装备。

信息组年轻小伙张晨康,运用娴熟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织就一张科学的隔离点“数据网”,确保人、财、物运转精准迅捷。后勤方面的工作团队,个个勇当“老黄牛”和“超级战士”。一日三餐,“大白”们负重跑上跑下,将一包包餐饭准确无误地送至3到6楼……

将战斗堡垒建强

该点自组建起,即成立行动支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在战“疫”一线吸收9名入党积极分子。支部开展别开生面的党建活动,练为战,组织“重点人员”应急转运演练暨技能大比武,开展8轮防护服穿脱技能培训。为缓解工作人员长期封闭式管理的身心压力,点位长发挥所长,教大家打太极拳,组织跳绳比赛,凝聚起“抗疫火线”的团队精气神。

业务、党建两手都要硬。在行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点位长,您布置完工作要放手让大家做,不能碎碎念,时时盯”“信息组,你们数据还要更加精准”……“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大家面对面交流,背靠背战斗。

两地情,心相连

目前,苏州市吴江区在做好当地疫情防控的同时,还支援长三角兄弟城市。其中对接昆山就有8个隔离点,截至4月7日,已调度房间885间,已使用673间,入住724人次。当地党委政府、商会、企业陆续将爱心物资送到隔离点,为同胞加油鼓劲。

苏州吴江、昆山两地作为老牌“江南名胜”,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吴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昆山南部的周庄等水乡三镇借势示范区,联手打造“协调区”,携手挖掘历史底蕴与生态优势,探索风景地区的新动力与新模式,如火如荼实践生态绿色示范引领发展模式。(贾仲欣 刘曼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