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荔波是“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那么茂兰就是“宝石之心”。作为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茂兰一直以来自带神秘气息。于是距离茂兰越近,一切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资料图)

距离茂兰40分钟车程的尧古村,是座依山傍水的布依族传统村落,位于县道边。当地人说,尧古村是打开茂兰的一把钥匙。

8月8日,贵南高铁体验式采访小分队抵达尧古村时,天空下着细密的雨,淅淅沥沥地打落在村前的荷塘里。村子不大,全部是以石头为基础的布依族杆栏式建筑,从敞开的门窗可以看见游人与村民坐在一间间屋子里听雨。据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邓庆梅说,尧古在布依语里叫“拉古”,有开启美好生活的意思。这里有传承数百年的农耕文明以及蜡染、造纸、布依傩戏、织布扎染等传统手工艺。

“布依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以其善于种植水稻著称于世。”顺着讲解员何黎琴的指向,这个季节依旧碧绿的稻浪在村子边翻涌。五百穗,是村子里一个以种子为主题的研学餐厅,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黑糯米与腊肉制成的布依族“寿司”,包裹了多种蔬菜的“沙拉”,像“布丁”一样精巧的百香果鸡蛋杯……16道餐品以本地物产烹制,并被赋予了“天青色”“靛花綴”“阅茶山”“归田园”等诗意的名字。“一边品尝,一边通过餐厅里的纪录片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感知种子与生命、人类与食物的各种关联,很有意思。”游客张达山带着儿子在村里写生,没有想到在偏远的布依族村寨会遇见如此“独具匠心”。

走出五百穗,斜长的街巷在细雨中伸向远方。沿街的特色小店被修缮一新,傩戏馆、蜡染馆、造纸坊、酒坊……这里的酒以糯米窖酒最为知名,是婚姻的聘礼;这里的扎染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扎染制成的床单、衣服、裙、帽、包及桌布被摆放在窗台上。精心修整却又不失原貌,村寨目前已经吸引了不少研学团队前来体验。

“通过感知细节,体验布依族文化。”同行的文旅达人认为,传统古村落在旅游化的过程中,如何融入现代审美吸引游客、提供与环境不相违背的现代服务设施十分重要。来自贵阳的李伯夷和山东的杜大伟就是被尧古村的美所打动的“新村民”,前几年他们分别在街上开了两家工作室,此刻正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游客。

小桥流水、鸡鸣深巷,鸟语山林,一切都显现出勃勃生机和自然的灵气。在荔波,像尧古村这样吸引一众“新村民”的村寨还有很多。艺术家聚集的洪江村,更加突出研学特色的瑶山古寨以及因为“乌托邦式生活”而在年轻人中颇有名气的董岛部落。

尧古村采用“公司 合作社 老百姓 新村民”的发展模式。在荔波农投集团的计划里,依托尧古的山水文化优势,谋划建设生物综合博物馆、珍稀植物科普园、农耕文化营地等4个项目,衍生出科普研学、农耕露营等系列旅游产品,在丰富村庄旅游业态的同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同时,谋划建设村史馆、傩戏馆、蜡染坊、造纸坊等7项目,增加村庄游览体验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和民族文化,释放出文旅融合新潜力。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视觉/实习生 翟颖沛

编辑/赵怡

二审/赵相康

三审/黄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