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先进传感器开发,云制造协同平台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均来自位于贵阳高新区的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部分成果已落地转。7月1日,在贵阳高新区举办的“清华大学2021级大数据研究生专业实践优秀项目成果汇报会”上,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进行成果汇报。

据悉,2021年清华大学共有31位大数据研究生在贵阳高新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跟随辖区12家企业的13位导师开展课题研究,其中研究领域分布广泛涉及交通、医疗、自然灾害等,研究方向多样化,与贵阳企业背景与需求紧密结合。随着这批研究生专业实践课程结束,贵阳高新区举办成果汇报会,展现清华学子们在贵阳学习实践一年半的时间里,产出的优秀成果。

图为成果汇报会。

借助清华大学的“智力优势”,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铝电解槽大数据炉况分析系统与面向"双碳"目标绿色生产的铝冶炼工艺决策与控制一体化优化软——铝镁行业生产工艺决策与控制应用开发与验证,整体已完成开发成功,正在多个项目系列进行试验完善,预计每年可产生超过两千万元合同收入。此外,还开发了先进传感器,搭建了铝工业大数据融合平台等,预计每年可产生上千万元合同收入。

同样是校企合作项目,基地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面向价值链网络的云制造协同平台研究,获得2021年度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和德国间科技合作项目“资金推动。

清华基地在贵阳高新区建成以来,除了研发大量科技成果贡献社会,还成功在贵州培养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清华大学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171名。为留住人才在筑就业发展,贵阳高新区联合市人社局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留人才”主题班会、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等方式建立“留人才”机制,联合省大数据局,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推广贵州省重点人才“蓄水池”政策,全力做好清华研究生留筑工作。2022年,清华大学2020级研究生王富强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023年,清华大学2020级毕业生王牡丹相继通过选调生考试,录取到省能源局,有效实现了“留人才”目标,为“筑人才 强省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江婷婷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陈露

三审 张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