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纳雍县利园街道蟠龙社区,一幢幢新楼房错落有致,位于社区广场的就业扶持“木屋商铺”夜市街上,前来消费的群众络绎不绝,小区“烟火气”兴旺。
(资料图)
2021年,利园街道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在蟠龙社区广场两旁打造61间就业扶持“木屋商铺”,引导小区搬迁群众转变观念入驻“木屋商铺”,自主经营烙锅、羊肉粉等特色小吃。就是这样,从曙光镇发泥村搬到蟠龙社区的新居民龙祥,便租用就业扶持“木屋商铺”开办起了烙锅店,成为真正的“生意人”。
“现在,一天的毛收入平均在1000左右,生意好的时候有2000多元,比出去打工好多了。”龙祥说,从山村搬进城里后,日子越过越红火。目前,“木屋商铺”已吸纳当地34名搬迁群众创业,带动60余人就业增收。社区还制定出台差别化创业就业返租激励政策,对搬迁群众实行租金减免,大大提高了搬迁群众干事创业信心。
纳雍县利园街道集中规划、连片打造就业扶持“小木屋”,为搬迁群众搭建了就业创业平台,有效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增收,是毕节市生态移民局深入推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毕节市建设安置点142个,32.48万人从闭塞乡村搬到热闹城镇,农民变为新市民。搬出之后如何下好“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这盘大棋,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就业增收和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拓宽搬迁群众致富渠道,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全力以赴促进就业。通过健全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深入开展调研和协调对接,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毕节市关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从工资性、生产经营、财产性、转移性等方面,明确了9项增收内容和举措,强化有关部门职能职责,全力给搬迁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有效促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增收。
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围绕国发〔2022〕2号和国函〔2022〕65号重大文件,充分结合安置区商业门面、地下车库、农贸市场等资产资源,利用新形势、新业态下盘活方式,精心谋划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项目,持续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建立健全 “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群众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生产经营,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增收。
目前,全市安置区及周边实施产业项目77个,带农增收4324.18万元;有搬迁劳动力6.43万户15.58万人,已实现就业14.6万人,人均就业落实率93.7%,有劳动力家庭动态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如今,行走在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各县(市、区)都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带来的幸福光景,搬迁群众宜居宜业,在新家园里过上幸福新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