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记者从省疾控中心获悉,随着托幼机构和学校开学,流感、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聚集性疫情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冬春之交仍为流感等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校园内由于人群密集,防控措施实施难度大,成为传染病高发场所,特别提示托幼机构、学校开学季需要重点提防甲流、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四种传染病。
甲流
(资料图)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与普通感冒相比,感染甲流症状常常更严重,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甲流经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引起感染。甲流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儿童相对于成年人更易感染。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2022-2023年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孩子是本轮甲流的高感染风险人群。我们呼吁家长尽早带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孩子到附近的预防接种机构接种流感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建议:对于流感灭活疫苗,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以前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接种1剂次;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对于流感减毒活疫苗,无论以前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旦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将会危及生命。
接种EV71灭活疫苗是预防由EV71导致的重症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两剂次EV71灭活疫苗,两剂间隔1个月,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5岁以上儿童罹患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不再建议接种。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皮疹分批出现,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随后可蔓延至四肢。除瘙痒性皮疹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还会引起疲劳、食欲不振、头痛等不适。少数患儿可以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学龄前儿童或刚入小学的儿童水痘发病率最高,局部的水痘暴发多见于儿童聚集场所。
及时、全程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预防水痘的最好办法。《贵州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2022年版)》建议:12月龄以上儿童接种两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3岁接种第1剂,4-6岁接种第2剂。未完成2剂者,补齐2剂(≤12岁人群2剂至少间隔3个月,≥13岁人群2剂至少间隔4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95%的流脑病例由A、B、C、X、W和Y血清群引起。流脑患者主要症状为急性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等,严重者会出现休克以及脑实质损害,流脑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流脑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具有传染性。流脑主要发生在<15岁人群,<5岁儿童具有较高发病率,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儿童可以选择接种的流脑疫苗包含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
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提供免费接种:(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6月龄和9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3岁和6岁时各接种1剂次。
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家长在知情、自愿、自费的情况下选择接种:(1)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可于3月龄开始接种;(2)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适用于3月龄-3岁儿童接种;(3)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2岁以上的儿童以及成人均可接种。不同种类疫苗接种程序不同,具体可咨询预防接种机构医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颖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