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孩子们
在经历了12月和1月的新冠就诊高峰后,发热门诊沉寂了一段时间,最近又拥挤和繁忙起来。这次突然而至的是流感。国家流感中心报告显示,2023 年第7周(2月13日-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以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2月17日到2月26日,甲流的百度搜索指数从3866升到109129,社交网络上关于甲流的讨论也骤然增多。一位定位为河北的幼儿园老师发帖表示,2月23日班上孩子突然少了三分之二,24日仅剩个位数;2月21日,一位从夏威夷度假回北京的女性发现办公室“基本清零了”,同事们都得了甲流。
2月24日晚,我去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那里挤满了正在发烧的孩子和他们焦虑的家长。吴晶五岁的儿子已经发烧两天了,吃了泰诺,不起作用。他没吃什么食物,想吐,只能呕出一点粘稠的液体。晚上八点,他们来到发热门诊挂号,是第394号。
【资料图】
三个小时的排队、检测和等待后,孩子终于被确诊为甲流。他们再次回到发热门诊,这时已叫到第480号。又等了半个小时,他们拿到了甲流特效药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 ©视觉中国
母亲抛出很多问题给医生:孩子腹痛正常吗?会有后遗症吗?她记下的用药剂量对吗?都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她带着还未退烧的孩子回家了。
在其他城市,像吴晶的儿子一样被高热折磨的孩子有很多。四川母亲宁檬5岁的孩子发烧、肌肉酸痛、轻微咳嗽、肚子疼。因为儿子之前没阳过,她起初怀疑是新冠,测了是阴。后来,父亲在网上查到孩子的症状疑似甲流——一个已经陌生了三年的名字。他们去了医院,确诊了。当天下午,幼儿园通知停课一周。
北京的王明只是带着孩子去了趟游乐场,就中招了。甲流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位父亲的脑海中。疫情三年,他的注意力全在新冠上面,戴口罩才是人们生活的日常,流感变得陌生了。疫情前,孩子每年都会打流感疫苗,这三年里,没打。
作为目前应对甲流较好的特效药,奥司他韦可在早期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短短几天,奥司他韦登上各网购平台热榜,一些地区已买不到现货。2月16日,一位长春母亲带着发烧的8岁孩子去诊所看病,诊所已无奥司他韦了。
百度指数上甲流搜索指数,北方搜索量相对较多
“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流感疫苗”
在与新冠搏斗了三年后,流感似乎正重回到我们的视野里。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历年发布的数据,疫情前,我们的流感发病数曾在2019年达到过354万的顶峰。而2020年和2021年,这个数字是115万和67万。可以理解为什么王明的儿子没打流感疫苗。至于流感的症状,我们毫不陌生,它与刚和我们打过照面的奥密克戎差不多: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喉痛、咳嗽、腹泻等等。
©视觉中国
实际上,去年夏天,南方就曾爆发过一波流感高峰,其中95%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学校,这曾给南方许多城市的发热门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电话里,上海禾新医院儿科主任主治医生林佳君提到,这次甲流病毒的流行可能有几个原因:冬春季病毒本就容易生存传播,又恰逢人们新冠初愈,抵抗力差,是易感人群;学校刚开学不久,孩子们都聚集在一起,一旦有孩子感染就会传给其他同学;另外,新冠三年,发热是个敏感的事情,人们发热了也不敢就医,而是在家吃药观察。最近,学校会要求发热的小朋友去医院确诊、痊愈后再回去上课。因此直观上,人们就感觉甲流”非常肆虐”。
林佳君还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察:因为疫情期间孩子们早已对核酸检测驾轻就熟,所以捅鼻子的甲流检测,不需要怎么哄,孩子们都挺配合。
她曾在社交网络上发帖,表示新冠转阴14天后或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就可以接种疫苗。然而,疫情放开初期,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错失了最佳的接种流感疫苗的时机。
注射甲流疫苗 ©视觉中国
成都女孩锦凌去年12月初新冠阳性后,因为没有精力,没去打疫苗,最近,她发现身边有甲流感染的朋友,果断预约了几天后的流感疫苗。两周后,流感疫苗将在她的身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每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将和呼吸道传染病一直斗争下去。预防甲流等季节性流感,除了做好日常防护,“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流感疫苗。”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医生周义山建议在流感流行高峰来临之前,每年9-10月份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等易感染群体。
世界范围内的免疫债
许多国家新冠政策放开后都经历了流感或者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大流行。
2022年6月,美国放宽了疫情限制,学校复课,大人复工,孩子们重新聚在了一起。11月,在远早于往年的时间,根据NBC、CNN和大西洋月刊等多家媒体的报道,美国很多州的儿科病房挤满了像伊索这样感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孩子们。医生们称这种拥挤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马里兰州的一家医院,儿科病房不得不在室外搭建帐篷来接纳患者;一张床位空下来,立刻被新的呼吸困难的孩子填补上去,很多孩子被迫转移到一百公里外的医院——他们很可能在转移的过程中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大西洋月刊》称儿科病房的这种混乱为“几十年来最大的儿科危机”。
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 ©视觉中国
对于这种危机,流行病学家、《凯撒健康新闻》的编辑Celine Gounder接受CBS新闻采访时说,“有那么多孩子从未接触过病毒,现在他们突然间一起接触到了病毒。” 马萨诸塞州一家儿童医院的医生总结道,“口罩和社交隔离保护着我们不受所有病毒的感染。现在,所有人都放松下来了,病毒也前来复仇了。”
差不多同样时间在德国,部分地区的儿科医院也曾因为RSV病毒爆发,造成了医疗挤兑。疫情前,RSV病毒并不会带给儿科病房这么大的压力,德国儿科传染病协会会长Tobias Tenenbaum解释道,疫情期间孩子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成长,没有接触病原体,免疫系统也无法提供良好保护,这其实是一笔免疫债(immunity debt)。
科罗拉多大学的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助理教授Aimee Bernard还提出过“免疫差距”(immunity gap)的概念。疫情三年,我们的免疫差距增大了:当你的免疫系统休息时,它的警觉性和能力都下降了,再次暴露后,它没有做好准备,更容易沦陷。周义山提到人体有免疫屏障,免疫系统在接触到外界刺激才会被激活,才会自我保护起来。
生病这种事,某种程度上就是免疫系统在打怪升级,是要练习才能不停提高的。如果一个人从没打过怪,那很可能第一次会直接被K.O。
目前,还没有研究具体地指出“免疫差距”到底会对什么样的人群有影响。毕竟,现代人类还是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
当然,也不要太过惊慌。一方面,孩子们终于开始接触到真实世界的各种病毒了,这对他们的免疫系统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在接受Self网站采访时,Bernard教授也试图给出一些安慰性的回答,“别慌,当意外来临时,你的免疫系统还是会开始工作,并且使出浑身解数保护你。它还在那。它还在工作。它时刻准备着。”当然了,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睡眠以及锻炼永远有用。以及,积极接种流感和新冠疫苗。
◦ 吴晶、宁檬、王明、锦凌为化名。
作者 | 王海英 编辑 | 荆欣雨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