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抗癌症日”是由国际抗癌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发起的世界性节日,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
今年2月4日是第23届“世界抗癌症日”,恰逢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之日,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开始,也给予了癌症患者春天一般的温暖问候,预示着受到癌症威胁的生命,不会因此就轻易终结,而能顽强地度过严冬、复苏活力、得以重生。
医院是一个能在方寸之间尽显人生百态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老病死,会看到很多生命的诞生与消逝,还有那些罹患肿瘤备受折磨的生命,当然还有那些活得阳光、活得像花一样的坚强生命……
(相关资料图)
冬日的贵阳,天气仍然温暖和煦。一束阳光斜斜地透进病房的玻璃窗,温度刚刚好。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72床的床头柜上,一束用玻璃瓶装着的红色玫瑰花,开得娇艳妩媚。她的主人穿着一身蓝色运动服,坐在床前举着手机刷着抖音视频,笑得“哈哈”不停。
若不是那一顶棉质帽子下若隐若现的光头,和手上正在打着的点滴,我们很难将这个笑容甜美、说话温柔的女人与宫颈癌病人联系起来。
郑其兰床头柜上放着的一束玫瑰花,她每天都很细心地照料着
“家里的顶梁柱”生病了
今年57岁的郑其兰,贵阳人,退休前是深圳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
管理工作很操心,凡事马虎不得,郑其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自然忙碌许多。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同事、朋友一起跳舞、跳操。“说起来,那个时候很开心,我们跳操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还成为领队,带起大家一起跳。”
郑其兰告诉记者,50岁退休以后,她又一心扑在家庭上,家里两儿一女虽然都已成家,但她这个“大家长”事无巨细,凡事她都要操些心。
精明能干,爱跳舞,家里的顶梁柱……这是郑其兰生病前的“初画像”。
可是,2018年,53岁的郑其兰生病了,诊断书上清清楚楚写着“宫颈癌”三个黑乎乎的不祥之字,谁都知道这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必须切除子宫,那还算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吗!”当时经过诊断,郑其兰的病情已经属于二期病人,结果并不理想。
无法接受诊断结果的郑其兰抱着“能拖就拖”的心态,“躲”回深圳,只字不提生病的事。这一躲,就是4年。
“无法面对,觉得自己到了该享受生活的年纪,突然得这个病,说不难过是假的。”郑其兰说,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来想想“永远躲着它(宫颈癌)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在家人的鼓励下,2022年4月,她决定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并完成了子宫切除术。
手术后并不意味着轻松过关,接下来,还要接受天天做的放疗和每隔21天做的大化疗。
放疗后的副作用很大,头发大把大把地掉,郑其兰自己去理发店剃了发,然后给自己买了帽子和假发。“头发掉得稀稀疏疏的,不如干脆剃了干净,这样还清爽点。”郑其兰笑着说。
头发的事好解决,可是每次化疗带来的痛苦,最让郑其兰难以忍受。
“呕吐、骨节疼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化疗后的反应要一个星期才能缓解。”郑其兰告诉记者,每次化疗后她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整夜整夜的难以入睡,只有吃止痛药和保胃药才能坚持下来。
病房床头柜藏着爱美的宝贝
竟然决定了要和癌症抗争到底,哪怕一刻也不能懈怠,郑其兰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康复方案。
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能跳舞,她就在病床上做伸展运动,简单地做一些床上跳操肢体动作。
不打吊针的时候,就在医院走廊、楼下小花园晒晒太阳;吃饭时间,去茶水间转一转,和病友们交流做饭心得,“少放点盐,要吃清淡一点哦!”她还不忘嘱咐病友少吃盐、多运动、多喝水,成了病区里的“知心姐姐”。
很多病友把郑其兰当成“树洞”,向她倾诉隐秘的心事:有想过放弃治疗的,有想过一走了之的,有每天沉浸在病情里哭得稀里哗啦的……
郑其兰也曾惊讶于苦难和幸福的多样性,感叹众生皆苦。但更多的病友和医生护士给了她关怀和善意,得到的能量太多,她变成一个中转站,把富余的能量储存下来,再传给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
“心态越来越好,医生护士也很会照顾人,治疗期间身体恢复很不错。”郑其兰还悄悄告诉记者,住院期间不能外出,偶尔能“溜”出去的时候最开心。
拉开床头柜第一层,口红、粉饼、眼影……一整套化妆工具,是郑其兰私藏的宝贝。写了请假条,化个美美的妆,戴上假发,换上一套漂亮衣服,去参加一场宴席,就近逛一逛街,已是最美好的事,患病的烦恼抛在脑后。
郑其兰从不愿别人当自己是病人,有亲戚朋友想来探望,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不看不看,我又没病,好得很。”
她说,再过一个多月,她就可以出院了,接下来就是后期做好保养,按时回来复查就好。
洪莉敏生病前,最喜欢四处游山玩水
“让它知道我们才是最强大的一方”
人类表面强大,其实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生物。剪去长发,“躲”在病房里“疗伤”的,还有55床的洪莉敏。
原本憧憬着过好退休生活的洪莉敏,计划着退休生活的各种精彩,却不想,罹患宫颈癌的噩耗给了她当头一棒。
2022年5月1日确诊,同月16日入院治疗。经过两个大化疗,十余次的放疗,体质很差的洪莉敏身体各项指标仍不见好转,红白细胞指数持续下降……接连的“坏消息”让洪莉敏有过放弃的念头。
“一切都没有了,不会再回到过去了。我想,走了就走了吧。”因为前期吃药打针都没用,每天都处于担心和焦虑中,说到这里,洪莉敏眼泪止不住地掉。
每天难受到喝水都要吐的洪莉敏,家人为了给她补充营养,将肉沫和蔬菜打成肉酱,做成流质食物,每天给她喝下去,保证蛋白质的补充。
日复一日,一有指标上升的好消息,医护第一时间跑来告诉洪莉敏。洪莉敏眼睛一亮,这仿佛给了她新的曙光。
“坚持就有胜利的一天,不斗争一回,怎么知道会不会赢呢!”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宽慰下,内向的洪莉敏心情越来越放开了。
漫长的煎熬摧毁不了她的意志,更消灭不了生为女性的体面。指标恢复越来越好,身体状况也较入院前好了许多,洪莉敏悄悄在心里做好了出院后的打算。“老伴很贴心,每天照顾我都会给我说快点好起来,然后我们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洪莉敏说,本来一心有着想去海边城市度假、重温老两口二人世界的打算,后来经老伴提醒“不能吃海鲜”,才就此作罢。
于是,老两口计划着,出院后的第一站就是去西藏,两人想重拾年轻时的勇敢,去闯一闯。“感受一下医院以外更神圣的天地,以后一年至少要规划两次旅游,过一过真正的退休之后的健康生活。”洪莉敏说。
在洪莉敏55床的床头柜上,红枣、山楂片是她常备的零食,“以前不吃这些的,现在可爱吃了。”她说,闲暇时,在病房里就着这些零食追追剧,天气好的时候就和老伴下楼散散步,心情也越来越愉悦。
“癌症并不可怕,也无须焦虑,不要失望,更不要放弃,因为有亲友、有家人,甚至还有更多关爱我们的人。只要我们振作起来,战胜病魔,让它知道我们才是最强大的一方。”洪莉敏说。
有人说这是正能量,洪莉敏觉得“太粗暴”,她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生病前,对幸福的感受颗粒度很粗,疾病像一个筛子,从前的幸福是个鸡蛋,现在连流沙都能筛出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编辑 徐然
二审 吴一凡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