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凉意沁乔木,芽有三衣随季生,近看多棱枝带韧,石榴未必只甜轻。”九月下旬,带着初秋的凉意,一首应和节气的原创诗《石榴》在贵阳某诗歌群里掀起对诗热潮。


(资料图片)

诗友“望月”以《赞桃》回应:“花来酿酒敬清风,风吹桃花落我家”,而后“飞鱼”也用“李子酸甜脆口爽,水果不同自物华”提炼总结“水果”主题,赢得一致好评。

“咱们‘每日一主题’的创作方式特别好,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诗歌,分享互赏。”谈及诗歌群的创立,诗歌群创建者、贵阳文化行业从业者何闱感慨,贵阳其实有很多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但他们像微光,散开时并不起眼,聚微成炬后,便可以照亮和吸引更多文化同好者。

何闱

在贵州省北京路大剧院任职人事工作的何闱,已经从业12年了,从小受父亲影响迷上了读书和写作,尤爱诗歌。此后以生活为“绘本”,创作、发表了无数或鲜活或苍郁的各类诗作。

“十年前只是自己提笔写字,相对孤独;十年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在诗歌创作、鉴赏的路上,结识了更多同行人,真心觉得非常幸福。”

何闱

她激动地说,网络的便捷,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在新的时代浪潮下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诗歌爱好者找到了新的文化交流方式。

近些年来,新媒体崛起势头强劲,何闱也开始将“手写版”作品发到网络上,逐步学习成为一名新媒体人。“感谢网络,让我的原创诗歌被更多人看见。”

“今年5月开始,我还组建了自己的诗歌社群,它在我的生活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坦言,从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到现在的一百多位诗友,大家的创作激情都很饱满,新作更是源源不断。“因诗词而聚,我们一起去创作、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在贵阳,这样的文化氛围值得被推广。”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何闱看来,诗歌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应该有一些新想法,要融入当下的思考,融合家国的关切来表达观点、分享感受。

何闱以“读书”为主题,进行现代诗歌创作

“当人们踏入贵阳这片土地,就能从遍地的书屋、文化展和各类活动中,感受到贵阳浓郁的诗歌文化氛围,真心希望诗歌创作、鉴赏,变成一种新的时尚生活方式。”

而面对未来,她也期待,下一个十年城市的文化氛围能够更加浓郁。“我相信咱们爽爽的贵阳,不仅仅是气候宜人,也是书香宜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编辑 杨羽

二审 徐微微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