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在平均海拔1100多米的沿河自治县谯家镇深山峻岭间盘旋,群峰叠染,白鹭低翔,道路两旁的各色山花迎风怒放,清香扑鼻,一路美景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是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就设在谯家镇长征村土地湾。2021年5月,长征村、白石溪村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如今,这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白石溪村田园风光。


(资料图)

近年来,谯家镇紧紧抓住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村庄试点建设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在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有效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全力打造文旅一体化崭新小镇。

以党建为引领,建设美丽谯家幸福谯家

“婚葬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随礼往来一二百,不把‘人情’变成债;请客要适度,宴席不铺张……”在谯家镇马鞍山文化广场墙上,可清晰地看到蕴含公序良俗的《村规民约》。

谯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瞄准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把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阵地、把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把中心建设成为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的“四个定位”,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地生根。

红军烈士陵园

同时,紧紧抓住长征村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机遇,建成了党员培训中心、黔东红色文化传承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党员党性教育教学点、党建联建教学点,为建设谯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提供了坚实硬件支撑。

“新村规真是好!现在村里的红白事都实行简办,矛盾纠纷减少了,邻里乡亲也更加和睦。”村民谯明安高兴地说。

“我们积极探索让居民‘点单’、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组织‘验单’的文明实践六单服务机制。以对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开遍谯家的各个角落,描绘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谯家镇党委副书记杨秀润说。

在谯家镇长征村,志愿者陆大川和村里的“爱心跑起来”志愿服务小分队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村头巷尾,为村里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服务,插着红旗的电动车队风里来雨里去,成为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谯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对标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卫生健康服务五大功能平台,打造了8个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志愿服务车队˙爱心跑起来”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出动车辆200余次,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120余件。“行走的红色课堂”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1万余人次。

聚焦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增收群众致富

自当地煤炭开采政策性关停后,如何在逆境中“涅槃”重生,寻找新的转型发展之路,成了摆在谯家镇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长征村特色田园村庄。

聚焦“天蓝地绿水清无废”全要素美丽目标,谯家镇依托当地气候凉爽,土地广阔肥沃的自然资源优势,探索“从地下向地上转移,从黑色到绿色转型”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产业。

如今,生态茶叶、烤烟、辣椒和生态畜牧业等,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产业在谯家镇遍地开花,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谯家镇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把辣椒产业作为全镇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分别在耳当溪、大木、印山、韩家、谯家铺等25个村(社区),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公司 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5500多亩。

“今年谯家镇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政府负责提供辣椒苗。辣椒成熟后,由沿河自治县四季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收购。”谯家镇镇长田小冲说。

谯家镇烟草站站长陈茂强介绍,今年全镇分别在耳当溪、印山、韩家等8个村发展烤烟6500亩,预计总产量可达60万公斤,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预计发放劳务工资600多万元,带动群众7万人次务工。

近年来,谯家镇秉承长征精神,汇聚干群力量,探索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生态茶叶、烤烟、辣椒和生态畜牧业等产业,让群众逐渐走上致富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文旅一体化崭新小镇

红色美丽村庄长征村新貌。

一大早,家住长征村的何文珍便来到党员培训中心食堂,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该食堂是村集体公司开办,主要负责为来此地开展红色教育学习的学员提供餐饮服务。

这样的变化带给何文珍不仅是工作的变化。今年73岁的何文珍告诉记者:“自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后,生活条件也和外面差不多,每到傍晚时分,大家都聚到一起跳广场舞,村子里比以前热闹了许多。”

为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长征村、白石溪村以铭记革命光辉历史、传承红色记忆、讲好革命故事为主线,创新“红色教育 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积极整合资源,盘活村里闲置资源开办民宿、超市等实体经济,在红色美丽村庄后续管理上发挥积极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家住长征村的赵朝贡一家在村口自主经营起了红色餐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来参观的游客多起来了,因以前有经营餐馆经验,加上当地政府支持,便回家开设这家红色餐馆,平时生意也还可以。”

党员干部群众在黔东革命委员会旧址参观。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是长征村红色美丽村庄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长征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每年为各级党员干部提供培训场地租赁、食宿保障等服务,不仅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已开办集体经济超市1家,民宿2家,承接党性教育和现场教学1200余次,培训党员群众6万余人次,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打通了乡村参与市场经营的渠道,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谯家镇党委书记陈俊告诉记者。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带来的变化,寄托了老支书田应照对长征村美好未来的向往,看着家家户户生活越来越好,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为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长征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推行“超市积分”做法,将积分分数与物质奖励挂钩,深受村民认可。不仅调动了全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红色资源管理的积极性,还在乌江之滨打造出基层治理的“文明福地”。

长征村,这个承载红色基因的村庄,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活力迸发、越来越美。

候义祥 杨泽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叶飞 施平

编辑 曾田

二审 张婷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