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文联2022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公示结束。由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推荐,龙国洪申报的侗歌与民族管弦乐作品《吃新》顺利入选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在这件作品中,侗歌与管弦乐将东西方音乐巧妙结合,交融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今年年初,以及2021年新年之时,《吃新》都作为交响乐《大山节日》的选曲之一,分别在坦桑尼亚线上新年音乐会和新春音乐会中成功演出,收获无数赞誉。

事实上,贵州青年艺术家们在作品创新方面的探索尝试并不鲜见。近年来,贵州在民族音乐、戏曲、电影、戏剧和舞蹈等不同领域均涌现出一批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和创新成果。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拔节生长,因更加丰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而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等主题产生了更多思考和独特见解,在不懈的探索之中,寻找到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作品样态,经过数年积累,如今已呈厚积薄发之势。


【资料图】

乌宏志在2022贵阳山地舞蹈周开幕演出《此心安处》中的表演。

当演奏结束,观众们按捺不住好奇涌上台来,询问这些造型特别的乐器来自哪里?如何演奏?还有的观众尝试着弹拨……这是龙国洪在国外演出时常常遇到的情况。

出生于金沙县,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贵州花灯剧院担任演奏员的龙国洪在音乐上涉猎广泛,从国内外的古典音乐,到现当代的流行音乐都“来者不拒”,对于年轻人的音乐品味也相当熟悉。一直以来,出于对贵州大山的深情与热爱,加上常年从事交响作品演奏,龙国洪自然而然便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表达的融合产生了浓烈的向往和兴趣。起初,他对乐器进行改良,将牛腿琴、侗琵琶等进行调整,让其更适合大型作品演奏;后来,在音乐创作上也开始下功夫,陆续推出大量类似《吃新》这样的少数民族音乐与民族管弦乐结合的创新作品。

龙国洪告诉记者:“之所以致力于做这些探索,就是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走进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爱上有贵州特色的音乐。”今年8月,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申报,贵州省民族乐团演出的大型作品《大山节日》正式入选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这是贵州唯一一部入选该计划的作品,其中有几乎一半的选曲由龙国洪创作。

年轻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成长在多元化的当代氛围中,他们敢闯敢干,不断吸取最前沿的理念和方式,在完成自我积累的同时,他们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生长与传播中。

这样的融合呈现,也多见于唐煌的艺术作品中。唐煌出生于安顺,对当地傩文化相当关注。据他介绍,在电影《脸谱》中,他将传统的“傩文化”与“身份”的融合,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表达,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戏剧《寻根》中,一张傩面、一曲黔音、一锅中药、一个演员,将传统古老的傩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呈现方式相结合,该剧上演于法国奥里亚克世界情境艺术节、比利时根特文化节等,广受好评。在一次次积累中,他于2016年在安顺策划屯堡面具节,邀请法国知名戏剧家贝尔特朗·德萨那率法国戏剧团队与中国艺术家共同打造了一场中外面具盛会,让东西方面具艺术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导演唐煌

同样站在国际视野传扬贵州文化的乌宏志,在贵州现代舞周、贵阳山地舞蹈艺术交流周等活动中也进行过大量尝试。近期,他推出的《舞游万重山》文旅推广项目是在艺术与旅游融合上的另一种尝试。乌宏志告诉记者,多年前,他与现代舞舞者谭远波在梵净山拍摄过一支舞蹈视频,两位舞者在天地间舞蹈,用肢体语言与贵州名山对话,在业内取得了一定认可。如今,在经历了一次次大型艺术交流和展演活动的历练之后,他对贵州山地文化的理解也更进一步,推出《舞游万重山》系列,选取贵州多个具有山地文化代表性的景区、景点,用舞蹈诠释大山之美,用短视频进行广泛传播。

在贵州,像龙国洪、冯冠博、唐煌、乌宏志这样的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已逐步成长为贵州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经历中可以看出,这一代青年人善用更为广阔的资源、平台和艺术灵感对贵州文化进行诠释,这是当今贵州对人才培育和多元人才包容的体现,也是青年人对贵州文化自信的体现。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视觉/实习生 付裕欣

编辑/向秋樾

二审/舒畅

三审/黄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