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脚面历史悠久,迄今已有360余年历史,曾经采用石磨磨面。如今在石磨磨面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石磨,电动石磨不仅能完好保留小麦的胚芽结构,使得面条更营养健康,还大幅度提高了岩脚面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创收。


(资料图片)

为了传承和发扬岩脚面,六枝特区大畅面业公司自2004年开始筹备,2008年正式成立,并在2016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贵州好粮油”“贵州老字号”等荣誉称号。

岩脚面博园。

利用富含微量元素的廻龙溪水,纯手工石磨磨面生产出来的岩脚面细如银丝、脆如春笋、耐煮耐嚼、味道堪称一绝,素有“龙溪一碗银丝乱,短著横挑白玉长”的美誉。

据岩脚镇副镇长黄庭凤介绍,今年,岩脚镇依托历史悠久的面文化和美丽的廻龙溪,引导支持企业投入500余万元建成集工旅、文旅、农旅为一体打造了岩脚面博园。

经过改扩建后的面博园,采取增加生产线、完善基础配套等扩大企业规模,以“产业+旅游”的经营模式,提升景区形象及服务接待能力,丰富旅游业态。

该镇增加一条面条生产线,年产量将增加3000吨,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同时,新增烧烤、露营、福寿面宴、儿童游乐、面条加工体验等服务,盘活低效资产,“一面”之交已拓展为“全面”融入,游客容纳量增至700人,有效促进村集体年度增收预计60万元、企业年度面条销售额度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把一产从田间做到餐桌,让枯燥的厂区蜕变为集农旅、工旅、文旅为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资产增值、集体增资的多赢局面。

岩脚面博园。

2021年,全镇面条年产量1.07万吨、产值1.14亿元,带动全镇种植小麦1.5万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小麦2万亩,同时,解决340余人稳定就业。

走进面博园,大大小小的亭子设立于竹林之间,面博园今年提升改造的烧烤露营区,由该镇岩脚村、二道岩村、青杠林村、新城社区等4个村、社区联合出资打造了烧烤亭及包间,可容纳约200个游客,还可新增稳定就业岗位20余个,这是岩脚面博园提质改造,丰富业态的一个蜕变。

不断丰富的岩脚面博园,吸引了省内外游客观光旅游度假。今年以来,面博园共开展福寿面宴6次,接待人数为670余人,收入达3.2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倩

编辑 虞富文

二审 钟俊怡

校检 曾勇

三审 赵宏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