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江6号投放船舶生活垃圾1斤,等待移交确认。”
8月10日,乌江楠木渡绿色码头,大乌江6号船长黄达林将船舶生活垃圾投放至码头的固体垃圾分类接收站,通过“船E行”小程序扫描“船舶污染物接收”二维码,对所投放的垃圾进行了登记和移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港口及船舶固体垃圾分类接收站
与此同时,码头污染物接收方遵义亿伦航运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李松在手机上对刚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接收确认,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动态智能监管。
污染物接收收集船
楠木渡码头,地处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上距乌江渡库区36公里,下距构皮滩大坝105公里。2011年以来,依托流域内原生态自然风光以及红三军团抢渡乌江的历史,楠木渡码头发展起了水上观光旅游。目前,楠木渡码头共有10艘观光游船、6艘观光快艇,平日一天可满足近500人畅游乌江的需求,每逢节假日、旅游高峰日接待旅客可达4000余人。
2017年开始,为加强流域内水污染防治,楠木渡码头的船舶陆续完成改造,每艘船根据船体空间差异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油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存储柜、生活污水打包器等设施,码头配备了一艘污染物接收船同时接收生活污水和油污水。船舶靠港后,通过扫描张贴的污染物接收二维码,分别将船舶污染物按类别投入到相应的收集设施内,确保船舶污染物规范收集。
楠木渡码头停靠整齐的船只
打开船员手机上的“船E行”小程序,可以清楚看到有一个“水污染”专栏,船员只需点击进入,便能进行船舶污染物移交。同时,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已在各码头实现全覆盖,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排放处置监管、垃圾投放等相关信息实时同步上网,部、省、市监管部门随时调取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处置情况,船舶污染物治理全流程闭环可视化、可追溯。
“船E行”小程序可实时登记追踪垃圾投放处置情况
在黄达林的手机上,记录了历次船舶污染物的移交信息,除了重量外,投放时间与污染物类别也一清二楚。“我们在码头开了10多年船了,以前都是把垃圾打包带上岸,容易有遗漏,也很不方便,现在船上有了垃圾收集箱,待装满后一道转运到油污转运船和固体垃圾收集箱,方便多了。”黄达林说。
和以前相比,现在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以及监管都更为方便。“过去,垃圾的接收记录全靠手填联单,容易出现漏登和监管漏洞,现在通过手机小程序,可以随时调取相关记录和移交船舶污染物,线上监管平台便能实现有效监管,从接收、转运到处置,污染物的去向一目了然,监管也充满了‘智慧’。”遵义市播州区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星说。
污染物接收二维码
据遵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遵义市全力开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年来,遵义市先后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用于辖区船舶防污设施升级和港口防污染设施建设,在码头设置水上污染物转运接收站共109座,新建垃圾接收船6艘,油污接收设备38套,累计完成400余艘运营船舶生活污水改造,通过构建了水岸一体的污染物接收网络,做到了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全覆盖”,建立了水上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船舶垃圾“全接收”、油污水“零排放”。
初秋的楠木渡码头,一望无际尽是粼粼微波,码头停泊的游船整洁漂亮,在水波的荡漾下微微摇摆。远方,静谧的江水正载满船的游客从构皮滩电站方向徐徐驶来……
乌江楠木渡
“今年,我区通过争取上级资金80余万元,将楠木渡码头打造为绿色码头,建设有售票厅、检票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并将绿色码头理念宣传融入其中。为解决乌江河面漂浮物问题,计划投入80万购置了一艘垃圾打捞船,为乌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再筑一道安全屏障。”张文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编辑 鲁媛
二审 徐微微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