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资料图片)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在贵州,桥梁既是高速、高铁等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桥为点,路为线,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间快速流动,画出一个个活力迸发的经济圈。

本栏目以“一座桥‘画出’一个经济圈”为题,通过记者实地走访省内部分重要桥梁,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地在交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经济圈不断成型、不断拓展。“桥”见贵州幸福生活,我们即刻出发。

碧江区瓦屋乡丁家溪村一角

“这座桥,打通了整个村子的‘任督二脉’。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村民发展的信心‘看得见’,我们也有信心和群众一起,把村子建成美好幸福新家园。”看着从位于村里的铜怀高速九龙洞收费站鱼贯而出的车辆,看着架在锦江上的大桥,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瓦屋乡丁家溪村党支部书记刘龙进抑制不住内心喜悦。

“以前进城,得一个半小时,而如今走高速只需要十多分钟,太方便了。”瓦屋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冉鹏说,丁家溪村距铜仁市区40公里,因被锦江阻隔,过去村民进城只能走连绵起伏的山路。

铜怀高速锦江特大桥

2019年5月,铜怀(铜仁至怀化)高速公路铜仁段全线33.778公里贯通通车,进一步提升铜仁主城区集聚辐射功能,加速铜仁市、湖南怀化市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接,横跨锦江的锦江特大桥一下子拉近了丁家溪村与城市的距离。

路桥通、百业兴。双向四车道的锦江特大桥是贵州省首座中央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一座桥敲开幸福门。”碧江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杨明说,曾经的山水阻隔,如今的天堑变通途,锦江特大桥不仅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是当地村民的“摇钱桥”。

铜怀高速锦江特大桥

“我们村风景优美,曾经由于交通的不便,导致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扫兴而去。”丁家溪村金鹿苑山庄负责人晏前富告诉记者,随着锦江特大桥的通车,城里的游客把丁家溪村当成观光、休闲、体验的“后花园”,节假日期间每天都有上万游客前来游玩,山庄可容纳上千人同时用餐。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丁家溪村也发展起了家禽养殖、农特产品加工、销售,建成300多只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还与市区的中小学校共建产、学、研、体验教育基地。

近年来,瓦屋乡精心打造湘黔边界城市“后花园”,以农旅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强村富民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通过美丽乡村、坝区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风景、美食不断“囤货”。

铜怀高速锦江特大桥

瓦屋乡通过引进彩色观赏型油菜品种,形成以水稻、油菜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导、以“水稻+”“油菜+”等特色种植养殖为支撑的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以种植、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农旅一体化产业示范区。

与此同时,瓦屋乡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用好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道德讲堂等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场所,打造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础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加强对克兰寨古建筑群民居的开发保护,建设克兰寨村生态博物馆及打造书法、美术创作基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尹长东 李玲 杨红 莫欣欣

执行 梁瀚泽

编辑 刘诗雅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