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孩子们漂着,我们就跟他(她)一起漂,照顾孩子的孩子”,60岁的赵艳这两年学会了拍短视频,她给自己取名“赵姥姥在北漂”,用短视频记录着自己的“北漂”生活。

如今的“北漂”,除了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还有许多随子女迁来的老人。为了帮助儿女照顾孩子,不少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儿女工作的城市,成为一名“老漂族”。赵艳是吉林省吉林市人,2015年,女儿怀孕,赵艳放下了老家的生意,离开了生活50多年的故土,来到北京全身心照顾女儿。

赵艳的女儿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七岁,读小学一年级,小女儿两岁多。赵艳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给外孙做早饭,等他去上学后,再给外孙女洗漱、做早饭。为了让外孙和外孙女吃得健康营养,赵艳每天都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饭。白天赵艳要带着外孙女玩,还要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晚上还要辅导外孙做功课,“每天围绕一日三餐,生活很平凡也很充实,乐在其中”。

赵艳的女儿女婿都是“80后”,女儿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很忙。外孙出生后,赵艳的老伴也来到北京帮忙,大部分时间老两口的生活都是围着孩子转,到了周末女儿女婿休息时,他们才可以“自由活动”。

在赵艳小区的广场舞队里,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北漂奶奶”“北漂姥姥”,过节时大家伙儿会聚在一起庆祝。这些“北漂”父母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孩子们聚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话题。有的老人刚到北京来不适应,尤其是南方的老人,吃不惯北方菜,也听不懂北方口音,“跟我一样,刚来的时候哪都不熟,谁也不认识,跟哑巴一样”。

在赵艳看来,中老年人虽然没有年轻人工作压力那么多,然而要在这个年纪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并不容易,不仅是适应北京这座城市,也要适应和子女两代人育儿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

虽然已经到北京八年了,但赵艳内心仍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家。去年她生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尽管女儿女婿一直陪在身边,但她总感觉身在异乡,心里不免有点害怕。后来她的两个侄子连夜从老家坐车赶过来,特殊时期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两个侄子便一直在医院外面等着,听到她手术顺利的消息后才放心离开。

“可能人在生病的时候,会格外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吧”,赵艳说自己的大家庭亲情味儿很浓,如果生活在老家,各方面都会更方便一些,而在北京会时不时地感到孤独,“女儿女婿家就是再好,觉得是人家,不是自己的家,很多老年人都有这种感觉,落叶还得归根”。

可另一方面,赵艳又不忍心女儿在外面打拼受累。关于父母是否要到大城市为子女照顾孩子,赵艳觉得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赵艳说目前这个阶段是女儿最难的时候,经济压力、抚养压力、事业压力都很大,“孩子长大是这几年,赚钱工作也是这几年”,有时候看着女儿深夜下班回家,她总是很心疼,所以她想趁自己和老伴还有能力,多帮帮女儿,“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嘛”。

如今,赵艳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在照顾孙辈之余,她自己也有了很多新收获。她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事物,也变得更愿意学习和思考,这几年她学会了坐地铁、用导航、网购,以及用短视频去记录自己60岁的生活,“我感觉等我真正老去的那一天,再回头看这些视频,它们会是特别美好珍贵的回忆”。

推荐内容